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族群国家,国家宪法乃依多元文化制定,然而国家政策至今仍充斥著单元主义的氛围。19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开始对单元主义大肆批判,这让世界各国开始反思“一个语言,一个文化,一个民族”国族打造的可行性。
对此,我国的华教运动亦有著显著的变化。在林晃昇领导下,华教运动依循时代脉络,紧随国际社会提倡“多元”的新趋势,大量引进国际论述与文件,以期抗衡政府的种族主义与单元化主流。
非狭义种族主义
回顾林晃昇领导董总时期,董总积极参与国内公民议题,并领导草拟多份指标性文献,如1975年《呈部长级教育检讨委员会备忘录》;1981年《华教团体就三M计划致教育部长备忘录》;1983年《国家文化备忘录》等。整体而言,上述文献皆以多元文化主义为其核心,藉以提出要求欲执政者尊重多元文化与保障族群平等的权益。
1983年,由董教总与各州大会堂提出的《国家文化备忘录》招致马来族群右翼分子无礼挞伐。1983年3月29日,《每日新闻》社论指责《备忘录》提出的多元语文与文化的主张在现阶段是“不切实际的”,更恐吓《备忘录》所宣扬的思维极具敏感性。此外,巫青团领袖纷纷发表言论反对《备忘录》的主张,并且质疑华裔社会对国家的忠诚,要求政府坚持并全面落实以马来文化为尊的《国家文化政策》。
对此,林晃昇在<让我们冷静地听取国际舆论>一文中透过国际舆论对于多元文化的政策的观点,举证华教运动并非狭义的种族主义。文章列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多份文件,如1960年《反对教育歧视建议书》;1972年《关于全国性保护文化与自然传统建议书》;1976年《一般人民参与文化生活及对文化生活的贡献建议书》;及1978年的《种族与种族歧视宣言》等,力证多元文化并非是奢侈的空中楼阁,而是多元社会立国之本。文中林晃昇亦强调文化的平等尊严,大力谴责文化优越论,拒绝将文化区分为“优秀文化”与“劣等文化”。
国家文化须自然演化
综观上述几份备忘录,不难发觉林晃昇领导下的董教总试图与国际论述接轨,即运用大量国际组织的论述与文件,针对政府的单元化思维进行全面的批判。董教总的文告、讲词和备忘录皆以母语教育权利与多元文化主义为主轴提出观点与要求。
当时的华教运动文献一再重申各族群平等的语文与文化权利,并与人权和少数族群权利相互呼应,再以联合国文献及国际趋势加以论证,从而强化华文教育运动中的多元文化主义论述,借此试图证明华教运动并非族群至上的种族主义,而是具尊重、了解与包容其他族群差异的社会运动。
综观国际文献,十分重视“一个国家内保存和发扬各民族文化特征的权利”,而国家文化须经自然演变而成,倘若经由国家霸权及同化政策的高压迫害,将不被国际的普世价值所认同。有鉴于此,无论是文告、讲词还是备忘录,林晃昇时期的华教运动不断重申凸显我国社会的多元性,并强调单元或族群中心主义非国家团结的良方,反而是造成族群冲突的毒药。只有在尊重多元文化,保障各族群权益平等下,多元族群国家才能达至真正的国民团结。
本文为缅怀林晃昇系列文章,由雪隆董联会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