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政党应该永远执政,对所有国家而言,最好存有两个政党(轮替)。为政以德,推行善政,确实有赖一个相当强大的在野党。”前首相马哈迪医生出席2015年吉隆坡峰会上畅谈两线制,这么说。
但是,这一席话,到底是他的由衷之言,还是顺势的应景演讲?想当年,当家当权,他处心积虑,所为不正是延续巫统和国阵的千秋万岁?那当儿,他何曾认可两线制?
回忆1999年“烈火莫熄”之时,那一场艰辛的大选,《医生当家》(吉隆坡:MPH;2011)里马哈迪医生著重的是“我们赢得超过三分之二的议席”的欢愉。他为何没有想到强势是腐败的温床呢?
一夜之间,顿然失去登嘉楼的政权,马哈迪医生坦言,“感到非常失望”。可是,不就是这样的转变,有助落实民主的建构?然则,因为登州大权落在伊斯兰党手中,石油收益从此不再交到州政府。
不仅这样,认识了选民结构的变化,马哈迪医生著手推动了巫统女青年团。他在回忆录乃说,紧随女青年团成立,巫统巩固了实力。他为的是什么,难道是想要促成两线制吗?
选区的划分,说明了一切。沙巴的选民比率,甚至因此转圜。为了赢得华裔的信任,他在选前满足了“华社大选诉求”,票箱一开,则转身变脸。请问在座各位,他的所作所为,那一点是为了完成两线制的理想?
不管这样,没有任何政党应该永远执政,这一点诸方或许各有想法;倒是没有任何政党可能永远执政,确为必然的规律。国民党败走大陆,随后到台,过后倒台,恰好是经典的佐证了。
当然,他或许是个与时并进的老医生,政体既然百病丛生,满目疮痍,不管那贴新药,他都要设法尝试了:死马当活马医,说不定能有转机。可惜,迟了。这个国家确是病得太重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