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巴生的华人饮食文化,必定不能不提到肉骨茶。而肉骨茶与茶到底有没有关系?有学者搬出一堆学理,阐明“茶”与汤药的关系,但到底这茶和肉骨熬成的汤汁有没有关系,学者有学者的观点,巴生的民间也流传肉骨茶是由李德地先生所发明的说法。
李先生是闽南人(据说祖籍是永春太平村),早年在南巴生市区摆卖肉骨汤,平时街坊都叫他阿地,因卖肉骨而被冠上“肉骨地”的外号。(如同黄飞鸿的徒弟林世荣,因是名猪肉贩而被称作“猪肉荣”)。
在闽南语“地”和“茶”同音,因而“肉骨茶”是由“肉骨地”演化而来。简言之,倘若当初卖肉骨汤的不是李文地而是李文水,今天的肉骨茶恐怕就要改名为“肉骨水”了。
二十世纪初南来的闽南先贤,绝大多数是出卖劳力为生的小老百姓,肚里有点墨水者仅占少数,懂得中医上“茶乃汤药也”的学理者可说是凤毛麟角。如此看来,肉骨茶的诞生,应该纯粹只是草根社会的小贩卖肉骨汤而来,没有学者所说的那么复杂。也印证了吃肉骨配上中国茶与肉骨茶并没有太大的关连性。
据巴生街坊粗略估计,整个巴生的肉骨茶档不下五百档。各花入各眼,各肉进各口,那一间的肉骨茶最好吃那可是见人见智了,能够存活下来的五百档自有其存在的理由。
但再好的东西也有档次之分,从光顾的人数也能给巴生肉骨茶档来做个评鉴。每次光顾都要大排长龙的不出十家,再深入探个究竟,亦可梳理出巴生这肉骨茶的圣地到底存在几个谱系。
概略的进行划分,可以巴生河为界,再进行谱系的归纳。南巴生的后街肉骨茶发源地是一派,班打马兰的三兄弟为一派,北巴生颜氏公会邻近又是另一派。而这其中谱系最完整者当属开枝散叶最成功的班村H、S及P三兄弟。
这一派起源于老二S在他处拜师,自立门户前经常请人试吃再加以改良。在取得不错的业绩后再将手艺传给兄长H和弟弟P。如今S的第二代T已经自立门户。这一派别的汤头口味最为浓郁而出名。虽有不轻易加汤的惯例却仍然能够牢牢抓住顾客的味蕾。
后街的那家也是专做熟客的生意,对待新客当送出一句“有什么吃什么”的名言,予人不容易亲近的感觉。但一大票熟客仍然打死不走,足见巴生肉骨茶的“祖源”有其独特之处。颜氏公会附近的老字号,那是北巴生肉骨茶爱好者的朝圣处。后来加入开业者各自创新,还研发出干式肉骨茶、海鲜肉骨茶。
说句良心话,巴生以外的肉骨茶有不少是从巴生传过去的,但是迄今仍未见青出于蓝的案例。对肉骨茶有偏好者,巴生仍是全马最理想的朝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