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报道,斯里兰卡旅游促进局高层表示,中国游客消费能力低,因此建议把促销方向转去高端的欧洲市场。
中国方面却不苟同,认为中国旅客在斯里兰卡“有钱无处花”。综合报道受访者的各种理由,不外是:1)不够中餐厅;2)没夜店;3)不良商家坑游客。
旅者的心态很有趣,纵观各国的旅者,大可描述成百科全书。可惜百科全书已经过时,而旅者不再是“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了。
有个年代,西方背包客钟情泰国,脱下西装背上行囊,到亚洲释放自己。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鸡鸭市场,酗酒抽大麻,时候到了乘飞机回国,穿上西装继续埋头苦干。
那个时候,西方国家也对日本旅客又爱又恨。领队摇著小旗杆,带著一群挂相机的旅客,还未欣赏景点就卡嚓卡嚓一番,叽里咕噜的声量很大,喧宾夺主侵占景色。但是当年他们消费力强,老外无奈,只好默不出声表示欢迎。
元代周达观前往真腊(柬埔寨),回国后记为《真腊风土记》,除了描述吴哥城,也记载当地民情、经济及文化。
法殖时期,法国人掠夺了不少吴哥城的珍贵古迹,所以吴哥放眼尽是残缺的石雕,和不见了浮雕被戳破的墙。如今法国旅客在柬埔寨为自己赎罪,有的留下做义工修补古迹,有的领养柬埔寨孤儿。在吴哥欣赏晚霞的时候,想起自己国家博物馆里的某尊雕像,本该来竖在哪个角头。
艾伦狄波顿(AlaindeBotton)在其著作《旅行的艺术》(The Art of Travel)说到旅者对目的地会预先有期望(anticipation)。他说了个读来的故事。
有个巴黎人因瞧不起巴黎的丑陋,选择留在家里阅读。他读了狄更斯,突然有个冲动想到伦敦旅行。19世纪的旅者出门需要打包很多东西,收拾好再到英语书店买了伦敦旅游手册,并到附近英国人光顾的酒吧感受气息。受阅读的感染之下,他对伦敦的想像天马行空,但是前往伦敦的火车即将抵达,当伦敦将成为现实时,他犹豫不决,最后决定不上火车,从此不再离开巴黎。
这名浪漫的旅者知道想像的局限,所以在面对现实与美好想像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但是如今不少旅客不但不能接受现实,连基本的想像也被封闭的保守扭曲了。
徐霞客已是往事如烟,如今大部分旅客旅游只为满足炫耀及购物的欲望。到外国要吃中餐,就无需离开家。若一个国家的民情文化没有夜生活这回事,为了阿谀旅客而满城夜店,不但破坏了原有平静,也改变了一个地方的本质。
斯里兰卡或许没有蒂芙尼(Tiffany&Co),但斯里兰卡的古迹与美丽环境是多少蒂芙尼也换不来的。斯里兰卡的古迹景点入门票不菲,旅馆也不便宜,是旅游收入来源之一,未必需要再一个蒂芙尼。
与其让一个国家去将就旅客,旅者的健康心态才重要。直到你懂得以开放的态度尊敬及欣赏其他文化,才配称自己为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