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很多官员真以为落实GST后,许多物价会更便宜,不但可以为他们缓颊,更可以左右开弓狠刮反对党领袖几个耳光。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只有少许款式的车辆稍微跌价,跌幅还不成比例的低。而服务税,却原来称不上是税,而是小费。这一下可大条了,连忙漏液赶出其他方案来补锅,规定商家一定要张贴通告和注明劳资合约。为了平息众怒,或,将收服务税的商家描绘成吸血无良之辈,就像他们将所有起价的商家描绘成吸血无良之辈那样,希望将众怒的矛头转向后者。
好了,原本是你情我愿的消费,变成定性的收费,以笔者有限的税务知识和认知,政府应管制的是有关服务税/费是不是真的分给雇员们当小费,这些钱给了商家和员工是不是有应征收入税的成本?他们有没有交税?
此外,就是顾客根据自己喜恶和钱包浅厚来决定要不要光顾这些商家。现在搞得民情沸腾,三方互相怪责,让本来就因为消费税而戾气冲天的社会现在更加烽火四起。
消费税推行后,许多商家趁机起价。正当关税局和贸消部正在频频出击取缔抬高物价违规商家之际,我们真的要好好考虑,是不是应该打电话去当局,举报国会在这个时候也插一脚,牟取暴利提高薪水。
消费税落实,议员们的服务马上起价,不也是抬高物价的一种?应该好好监督管制的。否则,就会被人说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不知是不是消费税落实了,政府频频发出各种喜讯,要让人民觉得这钱花的“物有所值”,除了我们英文超越新加坡,连国产车都追上德国宝马等级。幸好宝马快快跳出来护驾,说政府没有换官车而是他们主动为东盟峰会赞助轿车服务。不然怎么对得起和德国宝马一样等级的普腾国产车?
当然,政府刮巴掌刮得兴起,刮的对象的还不止外国,还包括自己。如前首相伯拉时期放的安华,现在抓了回去。曾经取消的内安法令,现在进化为反恐及煽动法令还魂。甚至连马币对美元都差点回到马哈迪年代的金融风暴的汇率。
首相纳吉很镇定泰然地在电视机前,回答各种预先设定的问题,回答各种预算背熟的答案。这么准备周详,却不会一针见血一步到位地狠狠刮前首相几记响亮的耳光。其实就算不见得看得出谁是谁非,起码也要展现一国领袖的气势与大度,告诉后者谁已经过气,谁有整个巫统和国阵的背书。
特别是什么捷运、泛婆罗洲大道、一马房屋等等五年十年才可以兑现,或中途可能跳票的期票,人民越听越火滚。因为一分一毫都是眼前当下现在每天吃经济饭菜喝咖啡用厕纸人民消费税中埋的单啊。
多少记的耳光出了手结果落空,去势难停结果刮到自己脸上,这么响亮这么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