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华人先辈千里迢迢,陆陆续续南下大马开采锡矿,发展地方,上缴税收,支撑行政,贡献之大,证据确凿。可惜,相关的档案和材料,零零星星,模模糊糊,散见四地,往往只有个别的说明,没有全面的纪录,也鲜见系统的记载。
霹雳华人矿务公会及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因此联合推动了“19-20世纪霹雳华人锡矿业研究计划”,开始启动了“霹雳华人矿务公会历史编纂”和“霹州近打谷华人锡矿家传记”的大任。
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周美芬应邀主持推展礼,站起来应景公开发言,自然不吝政治正确的溢美之词,建议华社“务必要将功绩一一记载”云云,万一有心人质疑筚路蓝缕之路本族的付出,能有凭借反驳之。小芬当日踌躇滿志的这一席话,虽然确实散发了一柱擎天的正能量,然则,也正好显露这个国家的华人历史之书写,时至今日,仍然还是一亩满目疮痍,一言难尽的荒田。
回顾往事,就能明白了:南中国海两岸一半本地方志的写作与出版,往往都是仰赖一个个热心的民间学人燃烧自己,独力应对:张少宽、陈亚才、李永球、张集强、安焕然博士……,皆是如此。
不啻这样,遵照教育部的课程课程所编选的历史篇章所写,也多有不足之处。去岁和前不久小学历史课本的种种疏漏,不但正好作证了这一点,也流露了《东方日报》报道此事,所打出的那一则标题之非常巧妙:〈华人贡献应被记载〉。
华人贡献应被记载,但是,大家知之,往往不被朝廷的正史记载。小四读本一连出现13次的“奴才”的咄咄怪闻,仍然记忆犹新;小五的课业也不例外,一口气出现了70多处不可思议的错误。
结果,边缘的族群走过的痕迹,只好自己写,自己爽。那一位十分之一的首相署部长魏家祥宣布马华公会联同华社正在如火如荼地编辑,希望赶在6月前完成华小四年级至六年级历史书。
怎么说,前国会议员丘思东先生到底也是金宝一个响当当的人物,结果也只能出现在本地的稗史之中。培元国中校友,功在净选盟的黄进发博士之功在祖国,那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