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第一次造访法国巴黎时,无意中在塞纳河左岸发现了阿拉伯世界文化研究中心(Institutdu Monde Arabe),一座展出阿拉伯——伊斯兰文物,同时亦可谓建筑学经典佳作的博物馆。研究中心建于1987年,属法国和阿拉伯联盟的共同建设项目,旨在文化研究及推广。
坦白说,也许“涉世未深”,难免有点自限于孤陋的“本土思维”,所以我当时对该中心诚有点诧异:怎么“西方”国家也会有如此堂皇的展示及宣扬“异域”,且属“非官方”文化的特立机构?再说其地点那么优,况且还是政府有份维持的。当然,后来见识广了,方知道这对于崇尚自由、开放、多元的西方社会而言,根本无足道——虽说法国的确因过去的殖民历史,而与不少阿拉伯国家向来即有频密互动。
本国部分人,总是人云亦云地认定西方人对伊斯兰教若非无知,就是患有某种“恐惧症”。虽说或于一定程度上,确有不少欧洲人长久以来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均感陌生,但随著各国吸纳了更多穆斯林劳工、移民和难民,相信今天的欧洲人已不会如此“无感”。但恐怕更重要的是:欧洲社会不仅教育普及、识字率高、资讯通畅、学术发达,且言论及文化皆享有很充分的自由,一般人只要感兴趣,根本不难接触伊斯兰教,包括其思想文化。
欧洲设有伊研究部门
很多国人也许根本没意识到:诸多欧洲高等院校,不管公立或私立,都设有伊斯兰研究部门,如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诺丁汉大学、爱丁堡大学、法兰西学院、马德里大学、那波里大学、莱顿大学、伯尔尼大学、柏林大学、科隆大学、华沙大学等,甚至连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也于去年开始授伊斯兰神学学位。再说,这些机构并非仅聘请本土学者,而是广收各地专才,包括众多穆斯林学者,所以甭担心其素质或“偏向”。
虽说高校设立研究机构未必能证明民间的认知程度够高,或对伊斯兰及穆斯林的态度够包容,惟其依然说明了欧洲人至少于体制上是相当客观、开放、公平、自信地面对两者的。相对而言,那些老爱批评西方人患有“伊斯兰恐惧症”的社会,可见到其公立学校广设非伊斯兰教的教学(“陪跑”性质的必修课内容诚不足提)或研究部门?或可见到其聘任、资助,乃至通融世界各地的非伊斯兰教研究者到来进行教研工作?
到底谁的恐惧症比较严重?这显然是值得大家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