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创始人,他反对茶艺的铺张与奢华,叫侍从换上烟灰色的棉质衣物,回到简朴。自此粗布灰衣顿成风尚。与彩色对抗,利休灰(Rikyu Grey)说著涤除形式枷锁后回到的纯净质地。
建筑师黑川纪章借“利休灰”阐释“共生”(Symbiosis)的建筑风格。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提供了中介空间(Intermediate space)的生成可能,屋瓦与平墙消融成灰色的暗影,三维环视的视角成了徒然,取而代之的是二维的简约。
灰允许过渡,灰充满歧义。我读黑川纪章《The Philosophy of Symbiosis》(共生的哲学),开始练习“灰”的注视方式。不需要看得多,但要看得宽容。在每个动作都被赋予过多意义的时刻,灰可能成为意义的罢工。因为拒绝黑白分明,所以灰充满韧性。边界得以展延,可以收纳;也可以使空间的冲突暂且停止,视野得到休息。“共生”允许意义的流动,内部与外部同等重要,细节与主体权力相当。
文化真谛源于佛教
60年代,纪章就是建筑界“新陈代谢派”的领军人物。此派提出建筑亦有“新陈代谢”的需要,能与环境及社会互动,充满有机的活力。
黑川纪章以日本传统文化来阐释其建筑美学,而日本文化汲取养分的对象,则是佛教。苦谛四行相,空、苦、无常、无我。
侘寂(Wabi-sabi わびさび)则从佛教三法印而来,珍视寂静而朴素的事物。接受残缺,不完美本是世间自然形态。放弃累赘及添加。然而,把佛教思想放到实用主义美学中,何尝不是一种添加。禅之旨意,则是坐忘,连忘亦不可执恋。静寂虽美,静寂亦不可执恋。
真性无需容器就能见物,凡俗世间却需要容器才能看见。如若比起其他躁烈的美学主张,那我还是投侘寂派一票好了。
日本能剧中最吸引我的,也是“舍奴希玛”(Senu-himaせぬひま )出现的时候。这不是一个人或一只鬼,而是一种状态。ひま有空隙、闲暇的意思,指的是“没有动作”。当人退下非人要出现前,就有一段没有任何动作的静止的空隙。观众意识到这是个过渡的必须,思维得以在这个静止的时空稍作休憩,等待下一次的觉醒。
有言如是,生活的尘世,既非极乐,也非地狱。灰的时空苦乐并肩,无关当下,过去,未来。打破物我、内外之隔,弃不实之华相,然后,焦点再回到那不动的宁静,就此安然平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