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是从父母开始在我们屋子后面设立一个回收袋。妈妈说以后任何要丢弃的瓶瓶罐罐洗一洗后就把它们放进袋子里。慈济每两周一次会在巴刹附近的空地收集这些可以再循环的垃圾,将它们转换为现款后,可以维持慈善机构的运作。他们全心全意地为慈善贡献,也不忘了带动社区尽一份地球人的责任,就这样慢慢地灌输该区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至此以后,垃圾分类成了我的习惯,也成了我的瘾。每当我在旅行的路上,总爱观察当地是否设立回收箱,就算是一张纸我也希望能够将它分类。德国算是目前为止,我看过对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处理得最细腻的国家,其德国联邦和各州拥有的环保法律条规越8千部。
经过多年的改变与灌输,分类垃圾成了德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在乡区,家家户户共有3个垃圾筒,分别收集纸类、空罐头/塑料类和无法被回收的垃圾,每周则必须依照该区的垃圾时间表把当天所规定的垃圾筒推到路边等待被收集。在城市则多了一个厨余垃圾筒,而乡区的人民则把厨余喂养鸡鸭或当堆肥使用。
至于一些有特别标记可回收的饮料瓶/塑料瓶或酒瓶可带回超市的回收机回收,回收机则会出示一张收据。收据上含有我们购买饮料时所预付的抵押金,待下一次购物时可直接在超市得到现金回扣。当我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个回收方法时,就觉得太棒了,德国人为了环境保护是那么的用心良苦。
垃圾分类算是对环境保护最基本也是最容易的方法,而且人人都能参与其中。马来西亚这个发展中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各个措施像难产的婴儿,四处摆放著一些没人知晓的回收箱就算是完成了该区对环境的保护,而大部份国人对于再循环的观念也只停留在金钱的利益上,而非发自内心地为生活环境尽一份地球人的责任。但与其等待政府颁布的种种措施,不如就从自己和家人开始吧!
当我们向大自然要去那么多的同时,可以在家中开始一些小小的环保习惯,把垃圾量减到最低,其实一点也不过分。我相信大家小小的举动是能带来大大的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