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足以对社会造成广泛影响的决策到底该由谁来敲定,若在民主社会,显然离不开议会,因惟有议会才能“合法”地代表众人的意愿。然大家心知肚明的是,某些议会充其量只是占绝对优势之党派的橡皮章,根本无“议”,仅有单方面的一意孤行。尤其若有关党派内部也毫无民主文化,一味纵容强人揽权的话,民主最终只得个躯壳。
无论如何,既然挂名为民主,做戏也得做得像样,民主程序大体上还是得遵照的,所以议会还是须不断被定义、突显为最高决策单位。即便总统、总理、内阁之类的拟策和执行单位(executive)足以凭势专政,表面上还是要装成已获得议会的认真研究、商讨、批准,这至少能让老百姓有点受尊重的感觉。惟实际上,政治认知和意识贫乏——尤其还未脱离“英雄崇拜”之婴儿期的人们,恐怕也毫不在乎议会到底是否还“活”著。
而今,若有社会连表面上的议会之决策尊严也省略,直接承认执行单位或其他非民意代表之权威即可敲定重大决策的话,只能说是民主的倒退。然令人遗憾的是:从政坛、媒体、学界到民间,似乎对此现象懵懵懂懂、视若无睹,或顾左右而言他,尽扯些枝节问题;某人些更是“积极思维”,大谈有关政策不无正面意义和契机,不妨灵巧应对。诚然,适应是求生之王道,但忽视、妥协、典当民主是长远之计吗?似乎没人意识到隐然成形的政治危机?
如此社会到底是被什么因素绑架了?连对民主体制的公然蔑视和破坏也无法坦然面对,遑论议论和评价。显然,这和思想、言论及媒体自由向来不被充分提倡及保障有关,也和文化及教育领域的一贯保守、封闭、高压氛围相干,结果是纵容了各种强权和暴力,以不文明的手段来恐吓、威胁、抹黑、骚扰,甚至直接伤害异议者和反对者,也导致民间普遍沦于犬儒的得过且过或“乐观面对”,或者截然的无知、无感、无想像,一概“风行草偃”。
民主如不被及时捍卫,以至对它的形式化、虚化,乃至干脆“绕过”渐渐成为常态的话,必会折损了其生态和生机,最终无以阻挡各路自以为“比你纯正”或“比你圣洁”者,轻松越过民主机制,单靠非民主权威的“祝福”就可实现其政治野心或理想,如说建立极权主义的种姓国或神权国。可悲的是:当人权和民权本身都成了“二奶”之后,民主被送入“冷宫”,似乎是必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