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岁月,其中一项难忘的记忆,是对书的记忆。
初到神州,震慑于神州书之多。林立的书店里,有著传闻中的“书山”、“书海”,让人叹为观止、目不暇给。
“学院派”的书店是必去之地,而象征“野史”、“小道”的街边小书摊,亦不可绕过。
大学时常读的余杰之书,就是于某个寒夜,在路边小书摊上“结识”的。惊鸿初见,就有种相见恨晚之感。那是“北大才子”余杰的代表作——《铁屋中的呐喊》。
读了余杰的几篇文章,即开始想办法搜罗他的其他作品。当时,市面上的书店较难找到他完整的作品,反倒是杭州的南华书店和一些小书店偶会见到余杰书的踪迹。除了《铁屋中的呐喊》,《光与影》、《我的梦想在燃烧》、《香草山》、《爱与痛的边缘》、《铁磨铁》和《老鼠爱大米》,我也成功搜罗到,陪伴自己走过孤独沉默的大学岁月。
读读余杰的文句吧:“但我却放弃了‘亮色’阅读的欣悦,选择了‘黑色阅读’的方式,冷峻地切入现实人生——人生既已如此昏暗,何不投身于对更深沉的黑暗的阅读,使自己面临的困境相形见绌,使自己承担的苦楚轻若鸿毛。然后将失望转化为希望,将忧愤转化为高亢,不就能够水到渠成了么?”(余杰《火与冰·黑色阅读》)
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出冷冽,而这慑人的寒能刺骨,可穿透人内心的麻木。
余杰的文字是激越的,充满愤慨却不失灵光。他的作品很有个性,文章里常显露出天生的才性和后天博览群籍的努力。
正如他在《火与冰》里的〈毕业生〉一文中写道:“那么,回首的人,自己站在什么地方?我们拥有的只有青春,但这足够了。青春意味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余杰的文字是年轻的,不仅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盛锋芒,更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急流勇进和无畏精神,影响了不少当代人。
因为余杰,大学里的社团活动和舞会都显得不太重要,可有可无。什么是青春呢?余杰已经在书里作了很好的诠释。
余杰书是自己的“大学之书”,亦是不少人的青春之书。他曾让我将对人生的失望转化为希望,将忧愤升华为力量,努力地走过大学时光。
每一本书,都代表著某些阶段,某些地方,某些心情,某些印迹。感恩余杰之书,曾成为自己的心灵导师。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