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玛拉工艺大学,首相纳吉推出了一系列扶助土著社群的政策,并命名为“土著经济赋权”。此次经济赋权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强化土著人文资产,培训更多的熟练技工和专业人士;第二,国家拨出10亿令吉给予创业和信托基金,用于发展土著企业和贸易。以及扩大国能、电讯等大企业的供应商发展,从而使土著企业获得更大的贸易机会和发展潜能;
第三,改善土著在私人领域的股权,为此国民投资机构将推出100亿个土著信托基金;第四,加强土著固定资产的控制权,如政府向与房地产有关的官联公司施压,增加更多的土著产业;第五,改进土著权益的传递系统,如设立10亿令吉的玛拉教育基金等。首相纳吉是在“一个马来西亚”的公平理念下做出了此种针对某一族群的经济赋权,有人说纳吉是基于巫统内部右翼势力的施压和迫于即将来临的巫统大选而作的妥协。
国家从独立到现在,对于土著扶持政策从来没有停歇过,就如纳吉所说:“包括自己的父亲敦拉萨,以及后来的各位首相,胡申翁、马哈迪与阿都拉都在扶持和鼓励土著经济参与的权益。”
时间回到1971年,基于513事件被归结于族群间经济分布不均而导致的,所以当时时任首相敦拉萨推出了新经济政策,其两项目标是:一,不计族群消除贫困以及提供给人民更多地就业机会;二,加速重组社会进程,以纠正现存的经济不平衡,以便减少某些经济角色由某一族群扮演的情况,以致最后完全消失。
新经济政策也是第二大马计划的基础。到了第三大马计划,时任首相胡申翁继续秉持敦拉萨新经济政策的目标,继续消除贫困以及纠正族群间的经济不均衡。
而到了马哈迪时代,在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经济政策,如向东学习、马来西亚大宝号、国家企业私有化、国家工业化等。所实施的每一项经济计划当中都充满对土著族群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社会地位的鼓励和扶持。
阿都拉上台后,除了继续保持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不变,他把主要的经济发展放到农业与生物科技上,并认为发展农业可以直接帮助土著族群生活的提升。
40多年来,历届首相们对土著的经济扶持政策始终不渝,当然政策下的成果也是可观的。
正如马哈迪所说:“在我国的汽车工业,每一个部门都以马来人占多数,国家石油公司也是马来人的另一项优秀成绩,而国家的行政管理大部分都掌握在马来人的手中,并且有很多马来企业家和承包商都坐拥价值上10亿的公司。”
通过数据显示,土著家庭收入从1970年代的172令吉,增长到2012年的4457令吉,增长率将近2500%。同时,土著赤贫率也从1970年代的64.8%,剧减至2012年的2.2%;而企业股权则从1970年代的2.4%,增加至2011年的23.5%。
但首相纳吉说:“截至2012年,土著的月平均收入还赶不上华裔族群,而且土著企业的股权也没有占到30%,所以为了达到族群间的经济社会地位平衡,对土著的继续扶持政策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