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关中批文的事,许多华人均感到很愤怒,何以一间间以英语教学的国际学校能设立,而华人要求增建一间独立却那么难?
按理说,民间能自动自发、出钱出力办学,政府应是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却无法突破心理与思想障碍,总认为,华校或多源流学校,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更令人纳闷的是,不少自称是拥护民主人权的知识分子,也认为多源流学校有碍国民团结,主张只有把不同族裔的学生,放在同一学校,才可能实现国民团结。这显然是种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形式主义,且显现出两重标准,如避而不谈真正导致国民不团结的土著对非土著,或穆斯林对非穆斯林的两分法。
此外,依我看,像关中批文这类事件,搞不好是中央政权,有意制造来转移人民视线的手段。大家均知道,当前大马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腐败、滥权、治安败坏、财政恶化、被区域化与全球化所边缘化,可中央政权却无法或不愿面对这些真问题,只好制造些假课题来转移人民的视线与注意力,以便旧态依然地腐败滥权下去。这么好用的伪课题,且大选已过,他们怎么会不加以滥用?或许,这才是关中批文闹得沸沸扬扬的现象的本质!
至于要如何塑造国民团结?重点其实不在于什么单一源流学校,而是公平施政的公共政策。不幸的是,在大马,公共政策总是被有权有势的权贵朋党,用来合理化其私利私益。也就是,用故意制造出来的族群课题,来掩盖其阶级剥削之实,即便把各族群放在同一源流学校,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
从本标并治的角度看,要处理好这问题,首先要在教育内容上,突出人的共性、同理心、基本人权与共同的公民资格,以这些做为族群和谐共处的价值基础。比方说,凡人,不论是什么族群,皆有同样的七情六欲,也具有基本的共通的自然公正感,如既然马来穆斯林很著重维护其群体个性与认同,他族自也有同样的心理与需求。只要以心比心,便知不宜强人所难,而宜和而不同地共处。《古兰经》便有提到宗教事不可强人所难(There is no Compulsion in Religion);人人宜各信其信;真主会创造出多种族群与部族,是要他们彼此认识(伸言之,就不是要一元化)等。联合国也鼓励人人学习与保存其母语及文化个性。
试想,若大多数人均持有这种尊重多元与差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共处的基本价值观,又怎会轻易地被政客煽动起来,做出那些损己而利少数权贵的笨事?
从价值与理念的角度看,大马人缺的正是深厚的全球伦理观、基本人权观、尊重个人及个人自由选择,及人人生而平等,有权利发挥其个别潜能等基本价值观。不重这些内容,却去突出表面形式,若非本末倒置,就是别有居心,企图从中捞取不可告人的私利私益。
更深层地看,若大马人也普遍上能与瑞士人一样,能持久地创造出多元、平等、卓越的多元共存社会,这个成就(Achievement ∕Pencapaian),本身就是一项足以产生跨族群的共同自豪感的来源与基石。可惜,我们的一些掌权者,不好好地去见贤思齐,反而本末倒置地去搞什么恰恰会破坏高层次团结的单元化作业。一切话,我们缺乏推己及人的恕道,只懂得强人所难,而一些主张单一源流教育的知识分子,则是为了追求形式主义的团结,而不惜牺牲基本人权、恕道、自然公正感的功利主义者。他们也看不到,人的认同是多元与多层次的,而不是单元与单一层次的。
他们更看不到,凡是人,皆或多或少具有“对微小差异的自恋情结”这个人类共性。更领悟不到正是因为具有对微小差异的自恋情结,人生与世界更多姿多彩,才更富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