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国家统计局在《2010-2040大马人口预测报告》书中指出,我国早未来30年里,华裔人口比例将会持续减少,预计会从目前的22.5%下跌至18.4%。
该报告也说,华裔人口大减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下降。上述消息见报后,华总总会长方天兴说华人以经济为由不愿意生养更多孩子,事实上现在年轻人的经济收入比他生活的年代已经改善很多。更重要的是,方天兴认为华裔人口比例下必定影响族群的政治力量。
我可以理解方总会长的忧心,不过我很纳闷现在年轻人的收入真的比较好吗?从日常生活的开支与现今的生活消费水平,我们可以看出双方是以不成正比的程度在上升。
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面对不断上涨的食物、交通和娱乐开销、偿还贷款(例如高教贷款)及有上无下的房价,他们要结婚成家已经是高难度挑战,更别说生下孩子后接踵而来的医疗、奶粉、教育等费用。我认为现在除了上层阶级的年轻人外,其他人不会比方总会长所处的年代更有条件来生养小孩。
其实不少国家例如德国、新加坡和台湾,也在面对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德国在2007年实行育婴津贴政策,政府津贴为期一年的原来薪水的60%,给留职停薪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成功提高在过去10年不断下跌的新生儿人数。新加坡政府日前宣布提高婴儿花红现金外,还会加强产假和育婴事假、提供夫妇受孕和分娩补助金、协助已婚夫妇申请组屋等,以鼓励公民多生孩子。
在多元族群的大马,我们关注人口增减除了包含对老年社会和竞争力的忧虑外,还有族群政治因素。这几年,虽然国内进步的民众极力想要破除族群政治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还存有族群施政的情况。不同族群的人口比例多寡代表该族群(或自喻为该族群代表的政党)拥有的代表性和政治力量。于是我们感觉到在面对人口下降问题时,少数族群的领袖总是忧心重重与设法“补救”。
自喻为华社代表的马华公会就推行“幸福妈妈”计划,每位生小孩的党员都可获得200令吉,以鼓励他们生育增加华裔人口。反观号称捍卫马来人权益的巫统对人口问题的态度显得从容多了。我想在马来西亚,国阵政府不会对华裔人口下降感到担忧,马华公会、各会馆社团、方总会长的忧心都只显示了“华社的忧心”而已。更可悲的是,忧心的华社领袖也只能在非国家政策下做出生小孩的呼吁,例如200令吉奖励金,而不是增加产假/事假、补助金、全津贴的教育或是房屋购买优惠。
虽然马华公会和华总不停“催生”,我认为华裔父母一般不会响应他们的喊话,除非马华公会、华总可以为华人争取到更多实质的利益,才会让人有信心多生育小孩。否则的话,我辛苦生养的小孩只是成为政党或社团的政治力量和代表性数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