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大马现代诗曲朗唱会“动地吟”到了新山陈旭年街。当晚除了本地诗人轮番上阵朗诗,还有音乐人周金亮、黄宏墨以歌响众。而为什么会在新山上演第10+1场呢?答案很简单,因为2012年的动地吟是以纪念游川、姚新光、陈徽崇及陈容为主旨,而陈徽崇和姚新光都是新山人!
然而,在演出前一周,民众发现陈旭年街涌入大批市集摊贩,霸占文化街空间,限制了演出地点。陈旭年文化街委员会原本计画在中段的停车场空地举办动地吟,最后搬到红楼前的十字路口。
且让我们回顾一下陈旭年街如何演变成现在的文化街。
陈旭年(1827-1902)在1855年新山开埠之后,于纱玉河西岸开辟市场。当时的柔佛苏丹阿布峇卡把境内10个港交给陈旭年管理(港主制度)。1866年,陈旭年成为马来半岛上最大的港主。而为纪念陈旭年开埠的贡献,于1855年将纱玉河西岸边的街道命名为陈旭年街,时至今日已过157个年头,被称作“老街”当之无愧!
可惜,“老街”一词看在政府眼里却是“老旧的街”,与破烂、落伍、脏乱等形容词连在一起。新山肯定有不少超过百年的“老街”,然而在政府普遍上不重视历史遗迹的情况下,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与巷道被荒废与破坏。在新山人眼前,这些“老街”不旦没有历史的价值与文化意义,反而成了社会黑区的三不管地带。
于是在2009年,新山文化人陈再籓建议给陈旭年街一个“亚洲大陆最南端,以华人命名街道”的美誉,成立陈旭年文化街工委会,将陈旭年街打造为一条具有丰厚新山华族历史与文化色彩的“文化街”。在同一条街上,改造新山中华公会的前会址大楼为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并于每周六、日举办文化节目,如歌唱、舞蹈、书画、棋艺、中华武术与怀旧电影等。让原本的“文化沙漠”一夕之间变成了“文化绿洲”,新山的文化活动仿佛又活络起来。
然而我想问,老街为何不是以其原貌示人,在新山人面前展现其百年历史的文化遗迹,需要以“文化街”来包装以保留或增加其存在的价值吗?台北许多老街,如九份、三峡、大溪、莺歌老街,如今都沦为商店街,整条街道充斥纪念品、土产与各类热食小吃。马六甲的鸡场街也一样,甚至还有Pasar Malam。
当我们在谈论老街的时候,我们想的是这条街道在时代变迁下留下来的历史故事,还是计算著用它来包装商品吸引人潮?把老街变成文化街或许是“不得不”的改造与换装,但是我期许能看到一条继续在现代城市展现其风华魅力的不老的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