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一间间结束了。1995开年始在吉隆坡做事,茨厂街一地,都飘满了书香。然后,新华、世界、大书局,都一一跟著关了。大将随后也搬走了,晚近剩下的是上海、商务、学林、大众。1926年开业的上海书局门市,岁末也走到句点。
电视新闻播出消息的时候,孩子一手里玩著平板电脑,嘴里问了原因。我伺机调侃:现代的小孩,沉溺在电脑的世界,哪还会看书?二小姐嘴刁,辩驳:谁说的?ipad里也有书啊!
这个时代,逐渐变了。我们的书,是一本本的。他们的书,是一个个图标(icon)。乔布斯当初的灵光一闪,一举改变了全世界的阅读习惯:一切全用手指头操作了;翻书,也不例外。
何况,店主年事已高。第二代的陈蒙星先生,如今是年过八旬的耋老了。后辈另有专业,不愿接手。思虑再三,不得不选择与比邻的商务合并成为“商务上海书局”。
新加坡的那一间,当年的处境也是这样。1925年营业,2000年与北京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合资组成中图(新加坡)上海书局。不到10年的光景,2008年也撑不下去了。
时任新加坡上海书局顾问的陈蒙志先生,当年向《联合早报》的记者解说:陈岳书家族的后代,人才辈出,绘测师,工程师,医生,都有,就是没人心动书局。结果,就不用说了。
这不是一间书店的结束,而是一个世代的转折。读书的风气,大不一样了。店长韦桂兰女士所说确实:电子书及电子产品崛起,年轻一辈流连忘返,就连看书,也是透过网络转载。
结果,生意靠的是老顾客。顾客一位位老了,接下来呢?卖书这一门行业,像透了上海滩上的那一朵浪花,转身浪影汹涌没了红尘,残留水纹,空留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