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传了一封电邮给我,附上一张照片。打开一看,真想对我们学校的国民教育叹气三声。在这张照片上,一位头戴帽子的蓄胡子男人,他手上举著“发展优先”的牌子,站在吉隆坡苏丹街和茨厂街路牌的中间。在他的后方有一栋建筑物,建筑物也伸出一只手举著“保护古迹”的牌子。在建筑物前面有一排列车,列车的车头拟人化处理,那是一张忧虑无辜的面孔。
网络讯息指出,这是一位网民看到一本PMR华文科模拟试卷上的照片。该照片的问题是:根据上图,哪项说明是正确的?接著有4个答案供选择。(A)国家的发展比保护古迹更重要;(B)唯有牺牲古迹,国家方能迈向国际舞台;(C)为了追求更完美的生活,发展与古迹无法并存;(D)为了拥有更完善的交通系统,任何古迹都得让路。无论学生如何选择,这4个答案都含有同样的意涵,既是国家发展对立古迹、完美生活对立古迹,和交通系统发达对立古迹。
在这个问答题里,我们看不到的“真相”是,苏丹街和茨厂街对华社和马来西亚的重要历史意义。古迹与文化保存工作者张集强指出,苏丹街位于茨厂街南端末,地理位置是属于当时的市区外围。我们可以从当时在苏丹街所经营的店铺,包括摄影馆、裁缝店或是已拆除的积善堂(殡仪馆)与人镜白话慈善剧社等,推敲当时的社区生活形态和文化。
陈良在〈此城将亡,历史安在?〉一文中也说道,苏丹街与比邻的茨厂街是我国历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地区,因为这两个街道共同构成吉隆坡最典范的“华人历史文化生态圈”。加上在周边的旧巴刹、火车站、殖民政府官邸等历史建筑群,使它成为国家心脏的历史场域,是马来西亚建国最重要的根基。
这个问答题也包括课本内容没有告诉学生苏丹街和茨厂街之于我国人民的重要性、没有让学生去讨论如何在古迹与国家软硬体发展中取得平衡,如何取舍,也没有告诉学生苏丹街附近已经有3个公共交通站。考试单位只要求/迫使学生在“完美生活”、“国际舞台”、“完善交通系统”、“国家发展”和“保护古迹”中做出选择。还在照片中“暗示”无辜的交通工具受到牵连。在一直强调“国家发展是最重要任务”的主流教育思维里,我们国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要如何选择呢?学生为了考试所阅读的书本,在考试时需要回答的问题,都成了政府扭曲黑白是非、灌输似是而非观念的合法管道。父母和老师必须多花心思,多提供及和孩子分析除课本以外的资讯,切莫让课本和考卷荼毒了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