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已经出炉。根据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形容,这是我国史上首次在教育发展蓝图制定过程中,以透明和公开方式进行,至今超过90%的公众意见已纳入《大蓝图》中,反映人民的教育改革的心声。
《大蓝图》涵盖了学前、小学和中等教育,全方位强化与教育相关的领域,并培育具有掌握知识、思考能力、领导能力、双语能力、道德品行及国民身份认同6大特征的新生代。这是政府为下一代的竞争力做准备,以在迈向先进国的赛跑中脱颖而出。
以教育原理与措施来看《大蓝图》并没有不妥,但深入一层去研究,我们即可发现《大蓝图》对华小、国民型中学、独中的未来有甚大的杀伤力,我们不能不重视。虽然首相纳吉在推介《大蓝图》时曾说它将涵盖所有源流的学校,包括华文独中,并表示不希望有人将这份大蓝图政治化,它必能让所有源流的学校获益。
副首相慕尤丁也说,这蓝图将保留母语特征,不忽略淡小与华小,可是这种口头保证又有何作用?
在《大蓝图》中,多源流教育只限于小学阶段。慕尤丁就表示过,为了强化各源流学生的国语能力,教育部将推介标准的国文课程纲要,所有的学校将采用新课程,包括华小。随著这项新课程的落实,2017年后将废除中学预备班,同时教育部也鼓励所有学生学习额外语文,如华文、泰米尔文、阿拉伯文、学生的母语或其他国际语文。
为了强化国文,教育部决定在2014年起,华小和泰小将从4年级开始采用与国小同样的国文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国文水平。在这措施下,教育部将为有需要的学生,在放学后安排额外的5个小时上国文课,加强教学的成效。
这条例将对华小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也违背了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所主张的母语教育原则,即学生在一开始就必须以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把华文的学习与其他外语并列,作为附加语文,反映了政府并没有重视及公平对待我国3种源流的学校,规划全国的教育措施。
至于中学,政府只希望学生到国民学校接受教育,以达致交融的目标,并没有把独中纳入国家的教育主流,主要的原因是独中不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办学。
《大蓝图》的教育改革,旨在确保学生精通国文及英文,我认为《大蓝图》只是延续了1951年的巴恩报告书的精神,就是(一)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多元族群为基础的共同国家体制;(二)废除各语文源流学校,以英文和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学校体制取代;(三)如有15位或以上学生要求,华文、泰米尔文才可列为选修科教授(四)安排国民小学毕业生升上英文中学继续升学。
《大蓝图》规划的是落实过去所有教育报告书的精神,尤其是继承“1956拉萨报告书”的精华,即达到最终目标——一种语文,一种源流学校。
华教的前途与过去50多年来依然不变,华教生存与发展还须靠大家努力争取与自力更生,华教未来的挑战更为艰巨,华教的队伍更要团结一致,否则华教危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