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宣布退出圆桌会议原是不得已。在5次的圆桌会议中,副教育部长魏家祥在他主导的解决华小师资特委会只是在技术和个案层面上打转。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也是他们解决华教问题的一贯手法——“拖延”。
记得魏部长心直口快,答应在325之后的两星期内调走有关不谙华文的老师,今天他做到了吗?老师填补了吗?假如圆桌会议只是商榷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而劳师动众实在是浪费时间与公帑。所谓的提供意见只是“引君入瓮,从此受困”。这样教育部就有堂而皇哉的理由说是根据大家的意见而作出结论从事。
很遗憾的,随著董总退出圆桌会议之后,柔佛州竟然有13间华小董事长及理事恫言若董总一意孤行,不愿重回解决师资的圆桌会议,将退出柔州董联会;假如董总不能有效地为华小服务,宁可把每年缴付给董总年费,转交给教总。他们认为董总应利用该平台来下情上达,希望教育部也能上情下达,让“董家协明白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他们也有人认为董总的退出是受到煽动,或是受到情绪化的影响,显然已把课题政治化了。
从他们的言论可看出他们的短见。华教斗争数十年,华小的师资哪一年没有短缺?政府有没有积极采取行动及认真兑现诺言?他们根本不了解师资问题的症结所在。其实要解决师资问题就要从教育政策与体制著手。技术是表面的,是官样的文章,华教要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就要争取全民公平教育制度。
马华既然是全马华人代表,应积极向内阁争取。马华总会长蔡细历不是说过要“敢说、敢替华社争取权益的吗?”我们也可从此柔佛州13华小董事部及霹雳董联会署理主席刘东海的谈话,都主张董总重回圆桌会议中,看出其中的两个严重讯息:一、董总领导华教的权威受到冲击。50年代中至90年代,董总的号召力强。凡是华教问题,只要董总登高一呼,万山响应,所有的全国华团、华社,都会同声同气支持,声势浩大,保卫华教毫无悬念;对华教华社问题的探讨都会积极提供宝贵意见作为参考,大家都会以华社权益的大前提下群策群力得到共识,共同联合发表声明,共同进退;没有私心,没有个人隐议程,而各州的董联会,都会马首是瞻,于第一时间站在前线力挺及维护董总的行动及声誉。想不到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已不复再见;董教总与华总及一些华团渐行渐远,要不是325的救亡抗议大会,大家也不会紧密联系聚集在一起进行抗议;而华总与工商总会不认同也不参与抗议大会,楚河汉界非常分明。
二、过去董总企图通过政治力量“打进国阵,纠正国阵”,以里应外合争取华教权益的计划已经失败,现在马华党员已渗透各华校及董事会。虽然董总的宗旨是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但随著时局的转移及个人的隐议程下逐渐变质。今天所见的柔州13华小及霹雳董联会所发表的声明可看出已有一小部分的董事会与董联会由马华忠心会员掌控。他们敢于发出声音迫董总就范,是前所未有的现象。此乃华教未来的隐忧与冲击。
董总不可不慎,现阶段不应去争论回不回去参圆桌会议而失去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