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到义山,看到父亲的坟头,总感到哀伤。他是一个敦厚的老实人,在生时总是劳劳碌碌,希望提供家人安定的生活;无奈何,他却来不及看到孩子长大成人享受亲恩,就撒手离去,留下许多遗憾和叹息。今年的清明时节,约好了家人共同回到家乡扫墓,我们首次带了五岁的侄子一同前去。
小朋友第一次到义山,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有趣。大人在旁锄草收拾,他也很想加入一起拔草,他又想和姑姑在墓头一同撒冥纸,又想帮忙点蜡烛和烧香。最后,我们派他去帮忙撒冥纸,告诉他躺在泥土下面的人是“公公”,是他爸爸的爸爸。他听了就点了点头,又继续专心工作。
我们家祭拜的仪式很简单,烧了冥纸给父亲后,就让侄子献花给他的爷爷,我们带著他在墓前拜了拜,就告别父亲徒步走下义山。沿途中,许多子孙手拿著祭品在路上走著,成群的人在大伯公庙祭拜,或是在坟墓前烧香献祭甚至燃放爆竹。在清风中的义山,夹带著各种香料、烟火和食物的气味。
我牵著侄子的手问他,我们刚刚在拜谁啊?他软软的说了声:公公咯。忽然间,多年来肩上那种遗憾和伤感,好像卸下不少重量。这个小男孩身上流著一部分父亲的血,他是我们家庭生命的延续。有一天,当我们也不在世上的时候,他也许也会带著他的小孩来到坟前告诉他们,埋在泥土下面的是他们的亲人。这是一个生命的循环,没有人可以逃得过死亡,但亲人的爱却是你的救赎和安慰。
看到新闻报导中国出现“代扫墓、代哭、代磕头喊爹娘”服务,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如果你因为要事赶不及清明节回去扫墓,那可以选择适合的时间回乡祭拜追思,聘请别人代为大哭、喊亲人或是父母名字、磕头、祭拜等,置亲人与你们之间的恩情于何处?这种用金钱换取服务以取代尽孝追思的商业行为,扭曲了华人慎终追远的传统价值观,也造成在世亲人彼此间的冷漠和疏离。
当然,大多数无不希望自己有生命的延续和亲情孝恩,不过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血脉相连的骨肉天性,也必须建立在一个有完整联系、互相关心及谅解的家庭关系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