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到访甲州,总不会错过古城门、红屋及鸡场街等地标。实际上身为甲州文化遗产之一的三宝山除了是一座义山,更是犹如一个深藏不露的宝藏,值得我们去挖掘。
配合由马六甲中华大会堂青年团发起的第10届“三山九九,重阳登山”活动,筹委会举办了社区导览活动,包括导览三宝山,让民众进一步解读三宝山这座宝藏。
根据三宝山资深导览员出德成指出,三宝山是由三座山组成,即Bukit China、Bukit Tempurung及Bukit Gedong,面积达106英亩,高109尺。山上共有逾1万2500座坟墓,其中竟有60座是穆斯林墓碑。
1685年,马六甲第二任华人甲必丹李为经通过集资向荷兰殖民政府购买整座山献给华社作为义山后,易名为“三宝山”,并把管理权交给青云亭机构打理。
见证华人开垦过程
1940年,由于部分山麓被征用建造马路,三宝山如今仅剩下103.6英亩,或等于1000座篮球场的面积。该义山的最早的古墓可追溯至1614年或明朝万历四十二年的汶李(来)氏坟墓,同时也见证了华人南来马来半岛落地生根及开垦的过程。
80年代曾经发生甲州政府有意铲平及发展三宝山事件,较后在华团领袖已故拿督杨朝长为首的“青云亭美化三宝山小组”号召下,三宝山进行美化工程,把甲州的地标,包括古城门、红屋,以及纪念我国马来亚独立的纪念碑等制成小模型,设立在三宝山一带。
值得一提的是,马六甲于1989年承办第六届全国华人文化节,之后每年的全国华人文化节火炬礼,必定从三宝山顶端,传至承办州属,象征著三宝山的文化价值及文化节薪火永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