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时总爱在包包里放本书,方便在路上打发时间,但看完之后总为书的去留挣扎。台湾一家二手书店实行二手书换宿,让爱书人既可以换宿,又可为接下来的旅途添上一本新书,一举两得。

放满书籍、手作小物、国内外独立创作者作品的晃晃书店,以旅人的浪漫与爱书人的坚持做为经营理念。无论你是拿著二手书交换住宿的背包客,或是踏进书店找书的客人,手里的每本书、每个作品都有精采的故事等著述说。

“到了台东,要到书店晃晃吗?”这声问句,仿彿成了行销独立二手书店“晃晃书店”的最佳文案。一栋白色的公寓,藏身在台湾台东市区的巷弄里,敞开的大门前,两三只猫咪脚步轻巧走过,偶尔伸伸懒腰;香港背包客背上行囊和晃晃独立二手书店主人素素道别,准备踏上下段旅程;美浓独立民谣歌手黄玮杰的歌声唱著,三两客人随意翻著架上的书。

这幅由旅人、猫咪与书香交织的惬意画面,是晃晃书店平日最寻常不过的景象。这里独特的书店风景在2014年还吸引了导演侯季然前来拍摄,成为纪录片《书店里的影象诗》的一幕。本名罗素萍的书店主人素素,就坐在许多人熟悉的大桌子前,说起晃晃书店的开始。

7年前,素素和先生Hope是一对在台北工作生活的小夫妻。两个从未想过离开台北的都市人在先生的一句:“台湾这么小,不必非得在台北生活。”便决定来到台东,开始新生活。没有人生大转弯般的宣示,素素和先生给了自己一年,透过网络接案,尝试在台东生活。年轻的他们盘算,“就算不行,顶多打道回府而已。”

嘉义的个性书店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即使收入少了些,但是减少电视娱乐的简单日子,也足以过活。留在台东的两人,时常成为朋友旅游时的最佳地陪。久而久之,素素想起旅行国外时受到许多home爸、home妈(寄宿家庭的男女主人)的温暖照料,决定经营背包客栈,接待旅客。两三年下来,最多只能容纳6个人的自家公寓,空间不敷使用。素素在2010年决定买下书店现址的3层旧式公寓,除了提供住宿,也希望多出来的小客厅成为旅人驻足交流、在地人进门分享的开放空间。“但该开什么店,其实当时也不知道。”素素说。

2009年,素素前往嘉义参加营队时,顺道前往号称“浊水溪以南最活跃”的独立书店洪雅书房朝圣,不巧却遇上店家关门。素素不死心,按著招牌上的电话致电过去,希望书店主人余国信念在她远道来访通融开门。几句交谈后,余国信大方告知钥匙藏匿地方,要素素自行开门。她半信半疑一找,钥匙果真就在花圃下。2小时的时间内,不仅老板没现身,独自在书店的素素还权充店员帮忙接电话。独特又个性的书店体验,让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在台北绝对不可能发生。”素素说。

不久后,素素再次造访洪雅,终于见到余国信,才有机会深谈。原来洪雅书房曾追求营利业绩迷失方向,为了找回初衷,余国信干脆减低营利色彩,而将书店作为宣传理念、聚集同好的地方。听闻他的分享,仅管当下并未决定,但因过去工作关系,生活与阅读息息相关的素素,脑海渐渐浮现书店的轮廓。

日光满满书换宿

不仅开张日随心所欲,书店命名的过程也有随缘的味道。取名晃晃,是当时朋友送来一只耳朵受损的流浪猫,素素见它走路摇来晃去后得到的灵感。“晃”字由“日”、“光”两字组成,适合温暖和煦、充满阳光的台东,没有名字的书店便成了“晃晃书店”,也随时欢迎任何人进门“晃晃”。

有了书、有了人,素素灵机一动,与其让旅客付费入住,何不如让他们带著书本交换、折抵住宿费用,一来解决台东收书不易的难题,闲置的书本,也得以延续生命。每本随著背包客而来的书本,也因为带著每个人独特的观点和生命故事而丰富起来。晃晃书店以书换宿的独特模式,不仅在台湾首创,也成为国内外背包客间口耳相传的热门住宿地点。

作家也来做客

新年结束后的旅游淡季,自助旅行台湾多次的香港背包客,特地带著来记录香港雨伞革命运动《每一把伞》等书籍,前来换宿;还有作者本人直接登门造访,例如独立出版社逗点文创创办人、出版《那些乘客教我的事》的作者陈夏民、《再见杨德昌》作者王昀燕、创作《香港美好时光》的插画家肉肉熊,都曾住过晃晃书店楼上。

背包客在此留下的痕迹,让素不相识的彼此有了相遇的机会。此前,晃晃书店举办的“带书去旅行”活动,就让背包客任选一本喜欢的书在旅途上阅读;店里头还有著知名背包客——蓝白拖免费提供给有缘人的3个登山背包,只要向书店登记,就能跟著上路。

哪天客来 哪天开张

习惯用删去法决定事情的素素,对于书店的定位,第一原则是决不能因此失去自由,其次则不希望让个人色彩盖过书店特色,因此一间“没有我在也可以的书店”,隐然成形。决定好店铺定位,开张日子却迟迟未定,素素说,“没有大张旗鼓地举办开张仪式,哪天有顾客上门,就当成是开张的日子。”

晃晃二手书店成立于2011年夏天,一周只开4天,每周五至隔周一。除了提供二手书的贩售,也接待外地的背包客住宿。少了连锁书店华丽装潢,没有显见的大招牌,凭著本身特色在当地和网络上闯出知名度。

黄老大“猫”如其名,连睡觉都有老大的气派。
黄老大“猫”如其名,连睡觉都有老大的气派。

换书交朋友

书店的“个性”也反映主人素素的个性。素素在收书或是审核换宿的书时,都依照自己的喜好挑书。她喜欢文学小说,还有旅游、生活类的书籍,所以书店里的藏书也都是这类的书籍。书店里的书只有一成是由素素提供,二至三成是台东人捐的,其他则都是交换住宿换来的。“一方面可以解决台东书本来源的困窘,一方面又可以结交很多朋友。”她说。

在台东经营二手书店不到一年的时间,因为特色鲜明,在网络上已经小有名气。曾有香港独立电影到店里借场地拍片,甚至有一位娘家在台东的客人,透过网络认识晃晃,便从台北寄了一箱书到书店。以前,台东人也不知道当地有书店;现在,台东人也慢慢知道这间书店的存在。“开二手书店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只是想做些有趣的事”她说,提供二手书的人都是用分享的心情。她常会以书推估书本主人是个什么样子的人,有著怎样的个性。

曾有一间屋子空了8年,新的屋主发现旧屋主留下很多书,就将书捐到晃晃。当时她发现有很多跟医学、生病有关的书,而每一本书都保存得很干净,封面上则记载著何时购买、购于何地等资料。这让她在想这些书的背后有著怎么样的故事,8年后的现在,主人在做什么?

艺文空间大亮点

近来除了书籍,书店还摆上许多音乐、图文的独立创作,素素有时看到喜欢的创作,还会一时兴奋地不顾库存压力,先进了再说。“店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时都会烦恼卖不出去怎么办。”素素笑著说。

书店顶楼改装为艺文空间后,作家洪震宇、日本摄影师川岛小鸟等,国内外创作者都曾在此举办分享座谈,满足了在地艺文爱好者的需求。这些类似的活动在7年前素素初到台东时鲜少看到。当时到台东后,素素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到处寻访,但官方举办的艺文活动不是沦为大拜拜,就是过于商业化,令她大失所望。如今晃晃书店不仅成为不少创作者到台东必访的地点,部分活动甚至走出书店,前往附近的鹿野、池上、关山举办。

放在店里的每本书籍、一盒特产甜点、远方捎来的明信片…在素素嘴里说来全是故事。因为经营不易,这些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善意,让她特别珍惜。曾有一对夫妇造访晃晃书店后,每个月主动寄来旧书;也有嫁去桃园的台东女儿贡献书籍,甚至有陌生的企业老板见到媒体报导后,主动致电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转眼7年过去,对素素来说曾经陌生的台东景致,如今已多出了晃晃书店,随时欢迎旅人驻足、爱书人到处晃晃。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2罗里5车相撞! 南北大道连环撞致10公里车龙

阅读全文

“头号公敌”辞职币圈狂欢 比特币冲上9.9万美元

阅读全文
女摊贩解释,当时顾客多,妇女一听到要排队就不高兴,还说要退钱,但材料都已准备好。

预定薄饼取餐等40分钟 妇申诉:摊贩突退款不卖

阅读全文

史上第一家来马上市香港公司 知行集团布局引关注

阅读全文

伊党:我们更适合领导国盟 民政:慕尤丁当之无愧【东方头条】2024-11-22

阅读全文

《黑神话:悟空》荣获《金摇杆》年度最佳游戏

阅读全文

新华乐情

教育

说到“华乐”,人们想到的或许是不入流的“老人”玩意。殊不知,还有两个年轻人为了心中那团火,以教育的形式改变众人的看法。华...

阅读全文

应届失业生

教育

感觉上,找工作越来越难,毕业,于某些人来说是失业。其实只要愿意放下身段、改变自己,就一定能够扭转乾坤。眼下失业者当中,不...

阅读全文

图像阅读

教育

像走入童话故事里的糖果屋般,台湾诚品儿童文学馆中的绘本、推理小说、经典文学…琳琅满目,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绘本区中自成一格...

阅读全文

提升人文素养 齐来放漂书籍

教育

(槟城4日讯)“岛上漂流书站”是全马首个建立在高度文明基础上的阅读游戏,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流动图书馆,放漂者(捐书人)通过...

阅读全文

“纽”转印象

教育

蓝天、白云、原野…是纽西兰给人的第一印象。舒服、自在是纽西兰的代名词,在美丽的外表下,它也是一个文学的国度。作为今年书展...

阅读全文

人言可畏 删不胜删

教育

台湾知名网模杨又颖因网络霸凌轻生后,她的家人在自杀现场发现了一张A4纸写的遗书,前半段述说自己如何努力工作,后半部则写满...

阅读全文

没有童工的世界

教育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看见许多不公不义。在这个满是童工的国家里,他最大期望的便是:给孩子“当孩子的自由”。来自印度的凯拉许沙...

阅读全文

感统训练助特需儿健全成长

教育

感觉统合(感统)训练对家有特殊需求儿童(特需儿)的家长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对一般父母而言,可能对感统了解不深。拥有10多...

阅读全文

神父开剧团

教育

一群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工作环境的陌生人,却因戏剧相聚,成了台湾剧场界的奇葩。台湾剧场界颇具盛名、受到戏迷欢迎的台南人剧团...

阅读全文

用家的文字解乡愁

教育

在语言不通的国家里体会过语言不通的生活,让张正深深地感受到外籍人士身在异乡的痛楚。如此的经历让他在往后做《四方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