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上行驶,相信不少人都遇过许多缺乏“礼让精神”的驾驶者,他们经常在繁忙的车道上“抢道插队”,或是“抢占停车位”,最常见的还有不主动避让行人,往往行人交通灯已亮起绿灯,还高速驾驶逼近行人。
不管是“车与车”或“车与人”之间缺乏礼让精神,都很容易酿成交通意外。开车上路要安全抵达目的地,遵守交通规则之外,“交通礼仪”也很重要。
大马道路安全研究院(Miros)总监黄绍文就说,我国驾驶者缺乏“礼让精神”,尤其“以大欺小”问题最严重!
他说,在发达国家的驾驶者较注重“交通礼仪”,懂得礼让道路上的“弱势”,反观我国的情况,却是驾驶越大型的交通工具者越强势,可能出现抢道、超车等鲁莽行为,对其他驾驶小型交通工具者造成生命威胁。
“一般上,在我国都是小辆的车让卢给大辆的车,像是Kancil(灵鹿轿车)遇到大型货车,就要主动避开,如果在发达国家却是‘大让小’!”
“大让小”才正确
他认为,在公路上行驶“大让小”才是正确的态度,尤其对那些道路使用者中的高危险群而言,驾驶大型交通工具者主动避让,才能让体积较小的“弱势”在公路上安全行驶。
“我国行人过马路,即便行人交通灯已是绿灯都还要看左右,怕被车撞。而大辆车不闪你,反而是要你闪他。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是相反的状况,有能力的必须帮助没能力的人。”
据《1987年陆路交通法令》第75项条文指,交通工具或有关驾驶者须在道路上或者行人专区给予行人优先权;在斑马线区域,则驾驶者须优先礼让行人。
但法令却还是无法保障道路使用者中弱势的交通安全,违规行为仍是层出不穷,行人和摩托车骑士等道路使用弱势族群只能在行驶中,多注意来往车辆,自求多福!
黄绍文分享个人经验:“就算是在国外过马路,也已形成习惯,会不放心,自动看左看右,但国外司机不管有没斑马线,都会优先让行人过马路。
不守规则制造更多交通意外
大马道路安全研究院(Miros)总监黄绍文表示,“公路”意即“大家的路”,遵守最基本的交通规则就能确保公路使用者的安全,而且若民众都注重“交通礼仪”也能预防发生车祸事故。
“在道路上,如果有著一群不守公共秩序的人在行驶,基本上就是把所有人推向很糟糕的情形,可能交通更堵塞。大家最主要都希望安全抵达目的地,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那大家都不会到。”
“我们不应该只以本身目标来处理问题,如果在公路行驶上太过自我,就很容易出问题!当然这也牵涉到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文化和态度,我们都需要去改善。”
他说,最常看见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是“违规超车”,但是很多时候会发现,这些超车的人,并没有真的节省多少时间,反而可能因此发生交通意外。
“以为超车会更快到达目的地,但那些超车者最后还是停在你隔壁,快不到哪里去。有些研究就说,如果以1个小时的路程来说,也就只是快那5分钟。”
他说,“违规超车”不止是对自身带来生命威胁,同时也赌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
黄绍文指出,我国大部份民众都相当有礼貌,遵守交通规则之余也有礼让精神,惟在某些情况下才会出现鲁莽驾驶,而在大众脑海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国司机都不守秩序。
他提醒,驾驶员都应“将心比心”,照顾和体谅他人行驶中发生的错误。
“譬如说这条路没来过,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拐弯,交通指示又不明确,可能给人感觉要插队,但是如果你也有遇过相同情形,就会知道这些人不是故意鲁莽驾驶,而是受环境影响。”
专家补充:教育著手 培养孩子好观念
国民对“交通礼仪”的认知,从小的教育很重要,只有从小不断向小孩灌输正确的道路使用观念,才能逐渐改善目前我国民众使用道路时,普遍所缺乏“交通礼仪”。
大马道路安全研究院(Miros)总监黄绍文说,目前我国交通行驶,还处于“小让大”不良状态中,大型交通工具都不懂得礼让弱势,因此唯有靠教育下一代。他指出,政府近年已在学校推行道路安全教育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学生都规定得上课,从小建立正确的道路使用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有些人说小学生还小又不会开车,不用教他们认识交通规则,但这是错误的想法!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否则等到他们学会开车才来教育,一切就太迟了。”
创意宣传更有效
尽管安全教育课程推行有一段时间,黄绍文认为,不能期望社会马上改变,也不能期待新血一进入社会,在道路上开车行驶就改变,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他说,这些孩子经过教育,看到父母违规驾驶也会主动提醒,告诉父母应遵守交通规则,因此可想见这批孩子在未来可影响整个社会,感染周遭的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并且懂得礼让弱势。
他建议,政府可制作一些创新公益广告,让民众学习“交通礼仪”,但若拘泥于传统公益广告模式,可能效果就不大。
他指出,靠立法驶不能解决问题,最主要还是改变民众观念,学会礼让和以“行人为先”,并从生活态度上著手,而不只是道路使用的态度而已。
听众来电:长时间培养 放大“礼仪”重要性
国人是否普遍缺乏“交通礼仪”?听众张先生则表示,谈礼仪不能只局限于“交通礼仪”,而应放大全面去看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的礼仪态度。
他说,一个向来有礼貌的人,绝不会在交通行驶上从“天使变魔鬼”,必然也能做到礼让和照顾彼此的交通安全。
他认为,驾驶员在行车时必须注意很多事物,无法顾及所有车辆行驶的状况,可能忽略其他想要换道的车辆,这类行为是属于“无心之失”,并非缺乏“交通礼仪”。
此外,他也表示,国人在“交通礼仪”的培养上,需要靠长时间教育民众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改变。
听众梁女士分享个人经验。她发现,我国许多驾驶员常陶醉在自我享受的状态,“忘记路上不只我一辆车”,甚至有些民众趁红灯时用手机,绿灯亮起已久仍未发现,造成车龙大堵塞。
她说,公路使用者形形色色,都是来自不同生活的人,大家分秒必争在赶路,因此遵守交通规则很重要。
她也指出,即便通过交通规则考试是拿到驾照的基本门槛,但仍可见许多民众开车时,分不清何谓快速和慢速行驶道。“看到有空位就‘割’车,而不是在快速通道!”
梁女士奉劝所有公路驾驶员,在公路上行驶必须持有同理心。她说,遇到有需要让道的时候,就要礼让其他车辆,毕竟“退一步不会少一块肉,但是不退一步车身,很可能就会少一块肉!”
听众黄女士认为,无论是具有或缺乏“交通礼仪”的民众都存在我们生活中。
她说,面临高速公路大塞车,一天下来可能得耗掉5、6个小时,驾驶员通常已失去耐性,也不会有礼让精神。
她指出,有些民众不知道哪个收费站,是“用卡”或“付现款”,就会开错车道,这时候想要转换车道就非常危险。
登州司机驾驶最愤怒
大马道路安全研究学院的研究亦显示,登嘉楼拥有最多极度愤怒的司机,其次是马六甲,而交通向来堵塞而繁忙的首都吉隆坡则位居第三。
研究分析说,马六甲的道路狭窄以及停车位不足,是司机极度愤怒主因。此外,吉隆玻司机极度愤怒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与长期为人诟病的交通堵塞相关。
大马司机比美国、英国、澳洲、纽西兰、西班牙和土耳其更容易愤怒3至4倍,而无礼的驾驶态度,如插队、不让路、转换跑道或转弯时,没有亮指示灯及三重停车是主要原因。
女人碎碎念 男人情绪驾驶最危险
“无礼驾驶”惹人生气,容易酿成车祸!大马道路安全研究学院日前公布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指出在1330万名注册驾驶的司机中,有18%的司机被列为非常愤怒的类别,相等于有240万名非常愤怒的司机行驶在路上,这种情绪会导致他们在驾驶中无法控制好车辆,可能提高发生交通意外的机率。
研究也指出,女性司机比男性司机在路上更易生气,但由于女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因此尽管女性司机的愤怒指数比男性司机高,但是女性司机酿成的交通意外机率却较低。
大马道路安全研究院总监黄绍文表示,尽管女性较易生气,但并不会将负面情绪宣泄于驾驶上,“她们更多是用言语和表情表达不满,会一直碎碎念”。
相反地,男性在行驶上一旦遇到不满,就会将反应表现在驾驶上,因此男性发生交通事故机率高。他表示,若驾驶员都能做好本分,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礼仪,学会礼让其他车辆和路人,必然可在发生车祸事故时,大大降低伤害。
他说,研究显示驾驶员行驶每3公里就可能发生小错误;每800公里则有一个擦身过而过的意外;每10万公里就会有一场或大或小的车祸;而每1亿公里则有一人死于车祸事故,平均来说,每三年里可能就有一次交通意外。
因此,培养个人的“交通礼仪”非常重要,可减少车祸事故和降低车祸事故带来的伤害。
开讲嘉宾:黄绍文(大马道路安全研究院总监)
电台主持人:邓佩银、苏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