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对话会从今年4月至7月在全马进行16场对话会和20场圆桌会议,收集了近5000项意见后制定《2013年至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版报告在9月11日出炉后引起社会热烈回响,而且华教团体内部也出现矛盾,但大家都认为蓝图的一些建议是不利华教发展。
大马教育自我国独立55年以来,一直沿用《1956年拉萨报告书》,近40年来没有新的报告书。这份新教育蓝图旨在全面提升我国教育素质、强化学生国英语言掌握、办校方针、私人界参与学校发展。这些都是我国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事项,蓝图本身须全面看待,同时也必须满足各民族对这份蓝图的期盼。
教育发展大蓝图是今年我国教育界备受瞩目的课题,因为它将从政策层面影响我国未来13年的教育走向,包括所培养的各种领域人才。
华团在看待这份报告时,关注的要点主要围绕在华小高年级国语课纲必须与国小国语同等水平、华小生学习国语时间加长、废除中学预备班等等。
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认为,蓝图本身不应该全盘被否定,因为蓝图内提出的一些建议是值得采纳的。
“蓝图内还有一些鲜少被关注的建议,例如中学重新塑造品牌,蓝图建议2013年开始,中六生可以不必穿校服上学,可成立中六学生会,享有有自主权、发言权、对学校建设提出意见,让中六生多做研究。这些对中学发展是很重要,可是没有被提出来。”
切勿见树不见林
此外,蓝图也提到如何让技职教育成为除了学术教育以外的主流教育,让学生可以自由报读。
他说,蓝图的目的是要加深大马学生的深度,提高学生的表现,报告也同时提出各种现有问题。
马华和马青在大蓝图初步报告出炉后曾先后举办一场研讨会,收集华教工作者、华团领袖及青年人的看法,张盛闻全程参与这两项活动。
他认为,华小生英文和马来文掌握不好,因此促请华团不要把目光放在蓝图的一小点而争论不休,落入见树不见林的困境,反之必须认真思考华小生语文掌握及未来出路问题。
“当国小在强化马来语、英语和数理科时,难道华小什么都不做?只要保留现有状况完全不改变,华小竞争力就强?”
张盛闻也提到蓝图第7章特别提到政府会保留华小和泰小,而且也认可华文独中在马的地位。
国华小课纲不能同等
他续称,华教在历史上曾经历惨痛的伤害,但是不能因为惨痛经验而拒绝接受任何教育改革。
董总近期对蓝图大肆挞伐,主要认为蓝图仍继续贯彻拉萨报告书的单元主义教育政策,不符合我国多元国情,而且沿用国小马来文课程是企图改变华小母语教育特征。
蓝图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废除预备班及改变华小高年级马来文课纲,以便强化学生的国语掌握能力。
张盛闻认同必须要提高华小生的国语能力,但是,他反对沿用国小马来语课纲。
“国小学习马来语的时间和华小差距甚大,心同此理,国小的华文课纲也不可能和华小华文课纲同等水平,两者都应该以第二语言来学习。”
嘉宾开讲:未提方案强化数理
《2013年至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尽管提到要提升大马学生在国际学生数理科学评量的排名至前三甲,却没有提出具体方法。
我国在国际数理评量上是排行倒数第3,该蓝图已表示我国必须要在8年内擢升为评量的前3名,但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表示,该蓝图并没有具体说明该如何强化数理科,这是蓝图的一大败笔。
他说,蓝图点出了我国教育所面对的问题,例如数理科在国际排名落后,方法跟不上国际趋势,而且我国学生在政府考试成绩每年都增加,但要和国际比较却每年退步,这个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方式。
大马在环球数学及科学教学趋势调查(TIMSS)的排名自1999年以来就不断下滑。以数学为例,在2007年TIMSS上,只有2%的学生拿到A水平的成绩。在2012年的评估报告中,大马学生的数学从4年前排在第20名,滑落至26名,科学则从第21名受重挫跌至第32名。数学和科学两科的平均总分,分别只有440分及426分,不能达到500分的指标。表现只能用“4年不如4年”来概括。
张盛闻说:“马华在针对蓝图呈交备忘录给教育部长时,已向教长反映,蓝图必须列明我们要如何强化数理科。”
专家补充:华团各有诠释造成分裂
《2013年至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挑起华人团体神经线,负责华教事务的华团都对蓝图初步报告表达意见,但参与联署备忘录的团体,却因从不同角度诠释蓝图,结果形成华教再次分裂的局面。
过去形影不离的董总和教总在针对蓝图的反馈意见有不同,董总认为蓝图仍挥不去《1957年拉萨报告书》的“一种语文、一种教育源流”的“最终目标”,只要政府落实单元教育的思维仍不改变,母语教育地位就会受到侵蚀。
尽管教总也对蓝图的多项建议感到不满,包括华小高年级学生的国语课纲需与国小同等水平,也与董总联署了备忘录,但基本上还是认为蓝图并非全盘不可取。
教总未挺董总2集会
在蓝图推介后董总举办的两次大型集会中,也未看见教总代表现身会场。
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认同董总举办的“325华教救亡运动抗议华小师资短缺”、“520争取关丹复办独中和平集会”、“729昔加末申办华文独中大集会”,表示这些都是民间团体向政府施压,以便取得改善的行动。
不过他反对“926抗议大集会”及“1125和平请愿大会”,认为董总后期的集会目标没有重点。
“926是反(拿督)魏家祥,1125是全面反教育发展大蓝图,主要团体如教总、华小校长职工会都不参加,因此可以看到华教队伍到了年杪就出现内讧,我们希望明年华教队伍能够重新整合。”
他续称,华教要发展必须要结合朝野力量,彼此要站在同一阵线,不是因为别人使用不同的方法,而就认为别人是站在对立面。
听众来电:学三语无阻掌握其他技能
华人生长在大马必须学习华语、马来语和英语,惟学习三种语言无阻华人掌握其他科目和技能。
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说,指国人花太多时间学习三种语言是浪费时间的说法是危险的,因为华社是不可能放弃华小和母语教育。
“这种说法是危险的,这是不是表示大马学生应该被放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单一语言,那么才有时间学习其他技能?在大马是行不通的。”
他在回应一名听众张先生的谈话时说,欧洲许多国家如法国、德国和英国,当地的学生从小也需要掌握三语,包括法语、德语和英语,因此学习多语不是导致其他科目较弱的原因。
中学预备班浪费时间?
张先生说,我国的教育体系花太多时间在语文的学习,结果大家“只通不精”,反观美国同年龄的孩子,他们能专注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他也批评教育发展大蓝图没有广泛研究除了语文以外的其他课程。
两位听众致电发表意见,不约而同认为应废除中学预备班。
听众陈先生说,小学6年学习马来文的时间已足够,在中学设立预备班又再让小六毕业生,学习马来语是浪费他们一年的时间。
听众汪先生说,就读中学预备班不会对学生带来太大的改变,而且大家不认真学习,浪费学生时间也浪费了家长的金钱。
张盛闻解释,预备班的存废问题攸关强化华小生的马来语。他个人不认同保留预备班,因为6年时间强化国语是比一年学国语更好。
“现在只有20%的小六毕业生才会读预备班,这个班级的学生会面对群体压力,毕竟很多朋友都升上中一,而且很多预备班在中学都被认为是放牛班。”
《东方日报》助理新闻编辑蔡青翰认为,预备班被标签为放牛班,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负责。但是,中学预备班作为让华小生在进入中学的过渡阶段,让学生适应中学环境,最重要的是,带领预备班的老师必须懂双语,方便与同学沟通。
逐步解决师荒 华小仍需临教
教育部目前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唯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认为,华小仍然需要“临教”,但这些临教只是作为暂代老师的身份。
他解释,临教顾名思义就是暂时取代一些请假的老师的工作,不能作为长期解决华小师资不足的方案。
他续称,2008年华小缺乏4976名老师,在2012年时师资短缺的人数减少至1874人,截至今年11月,再减至1623人,接下来只要有近2000名华小教师加入行列,届时就能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昨日宣布,700名假期师训班受训临教及约800名师范学院教育学士课程毕业生和具华文资格的政府大学教育系毕业生,提早在明年1月进入华小执教。这是教育部首次把华小师资不足人数削减至3位数。
张盛闻续称,按照蓝图建议,教育部未来只录取30%成绩最好的大学毕业生成为老师,确保教师素质和能力获得保障,包括小学老师必须具大学本科资格,而校长则需要硕士资格。
他也对我国当前英语老师的水准感到担忧。
统考生进政府大学未见绿灯
今年是我国教育界的“多事之秋”,回顾2012年教育课题,董总举办和主催的系列华教救亡运动和平抗议集会、马中大学学士学位文凭互认、关丹中华独中允许开办及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出炉,成为今年4项重要的课题。
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说,马来西亚和中国互相承认大学学位文凭,也不能忘记我国也承认了台湾大学的学位,这对我国华裔生的出路是个大转变。他提到,政府其实在很多层面都承认统考文凭。
“承认统考的主要单位是国家学术资格鉴定机构,独中生可凭著统考成绩进入私立大学及申请国家高等教育基金,他们也可以申请进入师训学院,成为合格老师,因为统考相等于A水平。”
张盛闻提到,目前的关键问题是,独中生是否可以统考成绩进入本地政府大学。“要知道政府大学不收A水平学生,只收大马教育文凭、高等教育文凭和大学预科班的学生。”
开讲嘉宾:张盛闻(马青教育局主任)
电台主持人:徐晓薇、徐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