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歧视这件事,是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像是一种远古的基因存在我们的身体里。不啻是肤色上的歧视,族群上的歧视,甚至还包括了文化上的歧视。歧视,通常是从高位置俯瞰低处的姿态,歧视不仅在于“不同”,更在于“低于”。
歧视在社会里是正常的事,这点应该是难以否认的,现在还有许多华人认为抢匪多数是印度人、马来人很懒惰、华人刻苦耐劳等。当然这只是从部分华人的视角出发,从刻板印象变成一种歧视心理。我想说的是,歧视充斥著社会各层面,且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更是多方面的。
这是个多元的社会,若我们从个体上互相去比较,乃至命运共同体(集团)之间的比较,都会凸显不同点,而这些不同点时常被用以睥睨的方式存在。虽然歧视是社会常态,但如何面对歧视,选择权还是在于我们。
有些人歧视薪资低的工作,选择不接近、不接触这类工作或从事这类工作的人,让自己与他们划清界限,标榜著自己不同于“他们”。虽然这看起来很可笑,但是诸如此类的思维比比皆是。
仔细一想, 这里可曾有“刻板印象”作祟?开大炒档的大叔,赚的钱未必少;坐在办公室里的上班族,未必就是高薪一族。我们往往被自己的无知蒙蔽,还以此沾沾自喜。
为自身的文化骄傲是舒爽的,但以此来判别他者的文化一无是处,是一件恐怖的事。文化宛若一场赛跑,一方面吸纳各方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过滤旧传统里不适宜的东西,帮助我们走得更远。我们都是文化参与者吗?是,但我们也得承认,我们只是刚好生在了这条跑道上,继承了某个文化的衣钵(有些人甚至没有继承的举动)。
勿将“歧视”无限上纲
一个长著亚裔脸孔的人,被首次见面的人打招呼说:“你好”,是一种歧视吗?因为肤色,脸孔样貌,都让她觉得是一种歧视——凭什么依照我的外在来判断我是使用什么语言的人种。这件事引起社会小轰动。我觉得构成歧视最直观的感受——恶意。若说话者是无心的,是无恶意的,不带嘲讽的,那还算得上歧视吗?
我认为那是直观上的感受,欠缺考虑的,简单化的,直接将人定位成何种人,使用何种话,仍不足以构成歧视。凡说错话都沦为歧视的一种也是挺累人的事。基于这点,或许我们对于首次见面的人应该先问声:“请问你使用什么语言?”虽然麻烦但礼貌,让人感到受到尊重。
最怕是将“歧视”的范围无限上纲,国际象棋白棋先行也是一种歧视吗?出现黑白就是一种歧视吗?不知最后是否演变成,说话都得小心翼翼,步步都是陷阱,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都会牵扯到“歧视”。活在这样的世界,道德警察崛起,仿佛天空中生成一只眼睛,凝视众生,“歧视犯”无处可逃。
由此, 我认为情境与语气是重要的,太敏感则会让所有事情都是禁忌。而歧视虽然是常态,我们未必能够消除自身的歧视,但可选择不去恶意伤害,出言威吓抑制那些我们歧视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