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伊斯兰宣教基金会(伊宣基金,Yadim)获得教育部批准,进入校园宣教,如全国学校、师训学院、技术学院、社区学院、公立大学以及数所特定私立大学进行与伊斯兰教育和培训有关工作。
不过,教育部否认是伊斯兰化学校,Yadim进入校园也需获得学校与大专批准,其活动只限有兴趣的穆斯林学生参与,不涉及非穆斯林学生、华泰小和教会学校,并且遵守所有条规,保障非穆斯林学生宗教自由。
惟,此事立马引起非穆斯林,尤其是华社担忧,伊斯兰元素进入校园。
国小常被批评为伊斯兰化,尤其是斋戒月期间,导致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到国小,包括部分巫裔家长。如今教育部亮绿灯,允许Yadim进入校园宣教,挑起家长的敏感神经线。
还来不及消化选美赛禁泳装环节的“敏感”决定,又发生“Yadim入校园”,非穆斯林社会犹如惊弓之鸟,猜疑和焦虑是可以理解的。
教育部的解释可缓和部分忧虑,但无法完全消除焦虑。若退一步,从马来政治和穆斯林政党竞争的视角,会有另一层意义。
此事背后,未必是Yadim欲向非穆斯林学生传教,这不是其首要任务。若有部分宗教炽热份子或宗教局官员有意在学校向非穆斯林传教,必然面对激烈反弹,甚至可能被带上法庭挑战。《联邦宪法》第12(3)条文阐明,没有一个人能够被要求接受或参与不是属于自己信仰的宗教活动。
与巫伊争夺话语权
Yadim是由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在1974年1月25日成立,获得政府资助的基金,目的是协调和统筹国内跟伊斯兰宣教活动有关的非政府组织,以符合政府的伊斯兰政策路线,并推广政府的伊斯兰议程。
此软管理伊斯兰/穆斯林组织的方式,减少他们在宣教内容和过程中,出现有违政府的政治宗教立场。
基于政治需要,历任首相都有本身的伊斯兰议程,与政敌争夺伊斯兰话语权。阿都拉时代是“Islam Hadhari”(现代化/文明伊斯兰),纳吉时期有“Wasatiyyah”(中庸),如今希盟则推动兼容性的“Islam Rahmatan Lil Alamin”(普世价值观的伊斯兰)。
Yadim是政府面向穆斯林社群的重要机构,直接向首相负责。首相通过掌管伊斯兰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指挥Yadim。巫统掌权期间,Yadim主席皆政治委任,执行巫统的伊斯兰议程。
当时的主席皆以巫统领袖为主,如现任巫青团长阿斯拉夫,他的父亲杜苏吉阿末也曾任主席,其他的前主席包括,曾任两位首相马哈迪和阿都拉的宗教顾问阿都哈密、两名掌管宗教事务的前首相署部长加米尔和尤索夫诺。
希盟执政后重组Yadim , 把IslamRahmatan Lil Alamin纳入工作纲领中,并且委任诚信党中委聂阿玛为新任主席。他是已故吉兰丹大臣聂阿兹的长子,希盟欲通过他的宗教专业和名气,更有效地与巫统和伊党争夺伊斯兰话语权。
推广普世伊斯兰议程
不管国阵或希盟,都使用体制内的伊斯兰行政机构和公权力,推动本身提倡的伊斯兰议程,这是政治需要,尤其是只有不到30%巫裔支持率的希盟,急需强化和巩固支持。
从马哈迪1.0、阿都拉、纳吉,到马哈迪2.0,伊斯兰是马来政治的重要因素,朝野政党在竞争伊斯兰话语权,让自己在穆斯林社会更有宗教高度和影响力,背后是政治需求和宗教竞赛。
相较其他官方宗教机构,Yadim提供另一个较为接地气的平台,让希盟更有效推广普世伊斯兰议程,反击巫伊联手推动的保守和排他的伊斯兰论述,因为希盟在种族和宗教议题上,面对巫伊的巨大压力。
Yadim进入学校并非新鲜事。巫统掌权时,为了抗衡渗透到校园内的伊党和其他反巫统的伊斯兰组织,Yadim设立了“Yadim之友”(Sahabat Yadim,SY),接触中学和大专生。
今年8月, “Yadim 之友”易名为“Yadim大专之友”(Rakan Siswa Yadim,RSY),扩大接触面,从15岁到30岁,从学生到青年,争取这批年轻首投族认同和支持希盟的伊斯兰议程。
进入校园的“Yadim大专之友”,对象是穆斯林学生,与向非穆斯林宣教没直接关系,更多的是希盟的政治需要。
不过,Yadim的举动在种族宗教关系缺乏互信期间发生,引发非穆斯林的恐惧,也侵蚀非穆斯林群体对希盟的支持,尤其是主导伊斯兰论述的诚信党,因为掌管宗教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是诚信党副主席慕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