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代初,冷战两极格局结束后,一般认为,世界已进入一个一超多强,多极制衡的格局。所谓一超,指的是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先所有强国,大国的美国,而多强,主要指中、俄、日、法、英、印度等国。
严格来说,这些多强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方面,而非军事方面,因为,美国是个追求绝对国家安全与绝对军事优势的“紧急状态国”(EmergencyState)。
尽管,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国家有实力在军事上挑战美国。就此而言,美国可说是个有偏执狂的国家,它也愿意付出这个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代价,甚至让不少国家“白搭便车”,以致特朗普颇有怨言。
削弱美国霸权
只是,也该看到,尽管美国权倾天下,却已露态,不仅难再为所欲为,甚而出现顾好自己的“美国优先”的退缩倾向,这就让有潜能的国家,如中国有扮演更吃重角色的机会。
此点也可从中国责任论这种论调一窥究竟,实事求是地说,近年来,中国确也不负众望,不失时机地扮演其应有的角色,如倡议与主导亚投行、一带一路等,这些倡议与主导权或多或少均会削弱西方,特别是一直以来的美国霸权,更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另外的选择,甚至是发展模式。
中国能有这些能耐,主要是自1978年搞改革开方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高速前进,如自1978以来,除了1981、1989、1990、2015与2016外,中国的增长率均在7%或以上。表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实力便是2009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
从超越的角度看,在2008年,世界前3大经济体美国、日本、中国的市场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个别为14兆、4。8兆与4。5兆美元,可到了2016,已转变为18兆、4。7兆与12兆美元。中国超越的速度确是令人侧目,由于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未来10多年还有可能维持年均6-7%的年均增长率,而做为发达国的美国,应不会超过3%的增长率,日本则有可能持续倒退,进而削弱了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的抱负。
198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当时还盛传日本第一,日本人也洋洋得意,要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地位与政治大国地位;只是,自1990经济泡沫崩溃后,便进入停滞的20年。结果只能安心地当美国的追随者。
反观德国,则因欧盟的进程,有欧盟做为依托,能从与20多个欧洲国家联合自强,而不像日本那么孤立,和急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依附美国。实则,自苏联东欧变天后,德国已乘机实现了东西德统一,顺理成章地成了欧盟的龙头,也积极于向东欧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把欧洲德国化,这就削弱了中等强国法国,英国等的地位与势力。法国一贯有大国抱负,只是,毕竟人口,军事与经济规模有限,要成为大国,可说力不从心。
这里也显示出经济与科技实力才是硬道理,就此点而言,不甘沉沦的俄罗斯,可说是个区域强权,尽管,从GDP排名看,在2016年,俄罗斯排名第10(1。1兆美元),可毕竟俄罗斯享有地缘优势,也是个全球最大的欧亚大陆国,不仅资源丰富,也是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大国;只要俄罗斯搞好与中国的关系,免得两面受困,其区域影响力依然是不可忽略。
印度增加军事支出
至于印度,虽然人口规模仅次于中国,且未来会超越中国,可其经济与科技硬实力依然颇有限,如2010年,其GDP为2。3兆美元,全球排名第9(印尼与大马则个别是排名第16与35名)。由于是发展中国家,且近年来增长率可观,如过去几年均可维持约7%的年均增长率,可以预见,印度很快就会成为全球第3大经济体,只是,它迟早会成为多极制衡中的重要一极。实则,印度也在乎与中国较量,如中国有航空母舰,印度也要有,且近年来印度大幅增加国防与军事支出,力图做个区域大国与强权。
在这个一超多强,多极制衡的格局下,美国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相对衰落的趋势。当然,这个相对是渐进的,自1960年代美国介入越战后,美国的霸权已变成半个霸权而非全霸。这一点,也可从美国在1971年废除美元兑换库存黄金的政策中一窥究竟。
拥有核垄断优势
二战结束后的初期美国可说是独霸,不仅经济实力领先全球,还出台援助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以便美国的过剩产能有个出路。与此同时,在1949之前,美国还拥有核垄断优势,可以说,1940-60年代,美国霸权全盛时期,只是,过度介入全球事务,过度扩张与过度承担,也成了拖累美国经济的包袱。
可以说,美苏争霸其实是双方受损,且益了德国,日本等,也让德日等有机会崛起为挑战美国实力的经济强国,说得极端些,美国为了所谓的替天行道或以全球救世主自居的行为,实为自挖墙脚的行为。
为了所谓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差异而争霸,究竟益了谁?美国的军工产业或是石油商?以史为鉴,势力已大不如前的美国,或是崛起中的中国也应以美苏争霸所付出的代价为训,尽力避免二国无谓的冲突,免被人渔翁得利或白搭便车。
美苏两极格局未破之前,许多国家,如法国便对美打苏联牌,对苏打美国牌,以便从中左右逢源,更让德日抢走了美国的奶酪,更致成苏联解体,这是美中应加以警惕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