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曾说:“幸福来源于你的心”。现代科学也证实:幸福与人们的大脑(知识)无关。相信吗?“心舒服了,人就幸福了”嘛!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随著吾人年纪增长,融入这个花花绿绿的世间红尘人间世界,人们头脑中都装著“善”的道理没错,但言行举止却变得越来越伪“善”。乃至充满纠结?为啥一些人在取得一系列成功或很多财富后还要贪婪(放不下)呢?
星云大师说得好,“迷时就是凡夫,悟此即是佛,佛与众生本来是一样的,只是‘迷悟’之别”。而个人的经验和观察以为,有了觉性,人生不再伪善,当吾人的生命真正出现了阳光,自在与喜悦自然都不期而至了!
笔者修学佛法蛮久了,关于禅修的一些感触,也曾在本版为文作公开分享。今再次与读者诸君分享交流另一种“不一样”的禅修心得感触。
禅修(与念佛)不仅仅增强了修行的信心,也坚定了笔者一直以来秉持的一种观念:把生活中的每件事、每一阶段都当作修行,心平气和地去做就是了。
透过禅修(沉淀平衡/观照纯净自我)可以培养悲悯的本质,自然地就能升起慈悲喜舍的心,从喜悦中付出与奉献;进而改变、提升生命的意义和品质,为自个及亲朋好友等人带来自在、祥和,与喜悦(吾人心灵散发出来的特殊磁场肯定会影响他人)。
幸福,是不能求得的,只有轻松喜悦地过日子,以招来福气;阿古始终视“安祥”——为心灵甜美的果实,智慧绽开的花朵;更把“安祥”看做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素质,也看做一种永久珍藏的人生品位。
安顿自我培育觉察
“禅修”,修什么?简言之,个人经历以为,就是要发菩提心,修如何“安顿自我”与“培育觉察”;各自努力精进专修与行道,断除疑惑心,拔除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贪著。再者,态度也要常保宽厚、温和;要杜绝一切不善心、嫉妒心、骄慢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人心、贡高心及种种罪恶的根源。
“10日禅”10日“禁语”,难能有个时刻是宁静安然的。还要克制自己的“贪、瞋、痴”三恶。若能痛改前非(往日的恶行),从今开始努力修善,洗除心里的污垢,改变自己的一切错误行为,如是则自然感得诸佛降威加被,凡所愿求,皆能圆满得到,就是有求必应。换言之,就是“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过他方诸佛国土100年/1000年。(按:佛为至尊,智德慈悲超越一切圣人,普遍为一切天人的导师。)
心清净处境就美好
有缘接触、听闻,以及体悟佛法,蒙佛的慈悲恩惠;进而又能乃至为他人演说佛法者,实属非常庆幸。
佛教称“福德”的三大关键:就有教人除了布施、除性障(贪、瞋、痴、慢、疑等5种烦恼)之外,还要重视“修定力”: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心柔顺了,一切就完美了;当心清净了,处境就美好了;心轻松喜悦了,人就幸福了。
不论中/西医学的研究,也证实禅修(尤其)对现代(社会)人们身心健康的益处。有些特殊经验借此与诸君交流一下:大多数人身体或心理有状况时,总认为就医吃药就会好。这一般也没错。惟个人的经历察验所知、所信及所行(实证),透过仔细地倾听自个身体需求与培育内在资源/能量,即学习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病患主动配合所有治疗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难再改善的病患更是如此。(按:参禅,那是禅宗初学的方法。须知,“禅定”是广义的,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禅定。)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修学“禅定”,能帮吾人至怎样层次,就视自个的修持功夫了。毕竟,最基本的努力依然得仰赖自己。他人对你/我的关心既无法,也不可能取代自个给予自己的关怀嘛!再者,就是要懂得停止重复“某”些事,“新”气象才可能出现。
简单来说,修行——就是“接受一切”。尤其是当今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恶劣的环境里,不妨向内探求 ,呼唤吾人自个心底最深处隐藏著的“观音”。青山无所争福田用心耕。当一个人带著“感恩”(心)来接受一切生命所带给他的,他就变成一个“活菩萨”, 这是阿古所深信的。
感念佛陀!因为有您,让弟子获得明静照心,学会惜福、惜缘、感恩!让弟子学会面对人生,不论是逆境或顺境,皆能“即来之,则安之”。知晓“尽人事、听天命”(在最坏发生时,也要输得起)!万事万物皆有它的智慧。在人情中所苦,为难题所困,日日、年年过往与事事经历其实是一种体悟哲学、人生启发。只要心中有“佛”在,就不会苦。
慈悲,是一切幸福的来源。生命就该带著感恩的心活著,生活就该带著慈悲的心过著,用慈悲包容、理解、宽恕、善待,释出正能量,必能无时无刻体会幸福安乐。
感恩因文宣采访职责让笔者有缘为自己腾出更多(公务)时间同参(修),难得有个能让心思平静下来,能让人一窥“静观”的样貌:观察自身心灵与呼吸的历程,幽幽的感受对生命“新”的诠释,亦轻亦清。
行文至此,还联想到最近一些事情。瞧,连中国首富,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接受美国及台湾媒体(含电视节目)访问时也坦诚:成为首富令他“很苦恼/不快乐”;又形容作为中国首富“很痛苦”,需要面对外界压力。
、另外一事,笔者因身患(脑)血管瘤之特殊因素,自认“因祸得福”也!然观察所得,今天不论各族群、不分男女老少,绝大多数一刻不离所谓“智慧型手机”者,自是无法体会“无”(从没涉及)最是轻安自在。这个“喜”是属于内在的。事实上,吾人不需要、不必那么“盲”碌吧!
所以,幸福就是心灵恬淡、安祥。拥抱恬淡,做到让人生“唯求心安”而幸福。有一颗淡然的心,一切都会变得如此美好。每天“换”(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做人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做自己,因为“做自己”就需要负责任。凡事都想清楚,就不会后悔。彼此惕励与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