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马来西亚及泰国河流的巴丁鱼,肉质鲜美细滑且无小刺,乃国人熟悉及喜爱的桌上佳肴之一,虽然需求量逊于价格大众化的金凤鱼,但在国内的淡水食用鱼市场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鉴于此,国内商业养殖巴丁鱼者一直大有人在,养殖巴丁鱼的方式则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池塘养殖及河流网箱养殖法。
在霹雳河下游,设网箱养殖巴丁鱼已有10年的王志勇(32岁)表示,虽然同样是巴丁鱼,但在池塘及河流所饲养的巴丁鱼,却大有差异。
他指河流养殖的巴丁鱼煮熟后,肉色呈白,肉质紧实口感佳,最重要的是没有泥味;池塘养殖的巴丁鱼煮熟后,肉色呈黄,肉质松软,少了一股鲜甜味,多数还带有泥味。
他解释,这是“活水”及“死水”养殖巴丁鱼的差别,毕竟河水常年流动,水质较为干净及氧气含量高,属于“活水”,生长在“活水”的鱼类,需要长期在流动中的水流中游动,肌肉自然较为紧实。
然而,河流养殖是否远胜在池塘中养殖巴丁鱼?王志勇则表示,从养殖户的立场出发,两种养殖模式,其实各有各的优势。
他坦言,虽然河流养殖的巴丁鱼品质较好,但是风险非常的高,包括养殖户需要承担大风雨随时来袭所造成的“鱼排”设施损坏。
“河流的水质也难以控制,尤其是雨季,温度变化大,鱼只的死亡率将大幅度提高所以,河流养殖巴丁鱼的业者面对常有所闻;再说,适合设网箱养殖巴丁鱼的河段也不容易寻获。”
至于池塘养殖巴丁鱼的方式,王志勇补充,尽管养出的商品鱼品质较差,价格也略低,但市场依然有所需求,而且霹雳州拥有许多废矿湖,所以采取池塘养殖巴丁鱼的人士,还是大有人在。
另一方面,他也指河流养殖巴丁鱼的所需时间较长,池塘养殖的巴丁鱼只需6个月时间,即可长至一公斤左右,并作为商品鱼上市,但河流养殖的巴丁鱼却需要多出一个月。
“这是因为河流缺少作为鱼苗替代食物的微生物及藻类,所以河流养殖的巴丁鱼苗只能依靠饲料作为唯一的营养补充来源,生长也较为耗时。”
10年耕耘 扩大成6列鱼排
王志勇及父亲原为渔获批发商,惟在10年前发现霹雳河下游的安顺,河水非常适合饲养淡水鱼,父子俩于是决定向政府申请准证,开启了养殖淡水鱼的事业。
王志勇回忆道,初时只是设立了两列鱼排及数个网箱,并在试养成功后,才逐步增加网箱,经过10年的耕耘,如今其养殖场共有6列鱼排,每个鱼排拥有超过30个的大大小小网箱,若是大的网箱,一个可以饲养约3000条巴丁鱼。
他受访时也表示,目前其养殖场虽然养殖多种淡水鱼类,但依然以巴丁鱼为主,其中计有普通的黑巴丁及高鳍巴丁鱼,前者的市场批发价为每公斤10至11令吉,后者则每公斤高于20令吉。
“高鳍巴丁鱼的批发价是高,但成长期也非常的长,需要12至15个月才能长至1公斤,比黑巴丁的成长期高出一倍以上的时间,人力及饲料成本也高,其实不符合经济效益,但为了供应给不同的市场需求,所以我们不能只是饲养黑巴丁。”
同时,随著养殖场的不断扩充,采用分批养殖方式的王志勇,每日都可出产1至1吨半的巴丁鱼,供应给国内各地的酒楼餐馆及巴刹。
自制网箱设备 降低成本
如今,仍有意持续扩充养殖场规模的王志勇,正开始著手设计及制造网箱设备,以期能降低成本。
王志勇向记者指出,设置一个网箱的成本约要7000令吉,包括聘请专人制造铁框架、购买渔网及浮桶,若是增设一列鱼排就要投资数十万令吉。
“为了节省开销,我们现在开始自己制造网箱的铁框架,早前也已购入铁支及烧焊配备,再由外籍员工负责烧焊链接,虽然手工不及专人制造的精致,但成本少上许多。”
此外,询及目前设立在安顺霹雳河段的养殖户数量时,他指约有逾10户,但以饲养巴丁鱼为主的,却只有他一户,余者多数饲养市场需求较大的金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