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处东西方贸易的要道,自古以来大马便是个外向型开放经济。这个外向与开放的基本特征,使大马更具条件利用国际资源与便利,充份加入国际互通有无,交换与国际分工。从世界范围来看,沿海与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与地区,其贸易量会较大,也较富裕,不仅一国是如此,一国的沿海地区也是如此。
若懂得善用这个外向与开放的特征,是有利于一国的出口创汇,强化国际贸易的支付能力,促进国内投资与产业升级。只是大马虽有这个先天条件却尚未充份利用,以致产业升级并不成功,进而卡在中等收入国陷阱。相较之下,新加坡就较能善用外资,引进、吸纳与消化国外较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利用国际分工的优势,升级为高收入国,甚至挤入全球十大人均收入国(排名第9)。
理论上言,外向开放的经济会更具先进性,因为它以国际市场为舞台,跨越国界,能更早接触到新产品,新观念,新技术,新知识等,从而较能与时并进,跟上时代。惜,大马的实况是没实现这个潜能。这是个耐人深思的现象。
缺乏土产高增值品
自1980年代后期,相对开放以来,大马的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占比便很高,甚至比出口导向的国家及地区如日本、韩国及台湾还高,惟却低于新加坡及香港。在2018年,大马的商品出口总额达到9982亿令吉,而进口总额则是8777亿令吉,在1.42兆令吉名义的GDP占比是偏高的。在世界范围内可排名约第14名,只是出口总额排名却远低于韩、新、台,排名约第30名。
与日台韩相较,大马是个很依赖外资的国家,故出口也颇依赖外资,而在日台韩出口则更依赖内资而非外资。在大马的出口中,在2018年有83.7%为制成品,其中双电(电子与电器)占了36%之高。这类产业多由外资所有。
本来,以制成品为主要出口的国家也应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只是大马的出口主要是种加工型贸易,也就是进口原料、辅料与其他料件,在本国加工或装配的来料加工或来件装配型加工贸易。这意味本国内容并不高,也因为关键料件,组件是进口而非本国生产,故在本国的增值不高。
它突显出,大马虽是个外向开放的国家,可并不像台韩新那样,出现高度工业化与产业升级现象。其实大马进口中,超过一半是中间产品,也就是半制成品,另外有约23%是再出口品。伸言之,大马的出口中,缺乏土产的高增值品。也突显出大马在全球产业链(其中包括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与空间链4个部份)中的位置并不高,无法提升出口产品增值。若不能实现出口升级就限制了本国产业升级。
白领过剩人才短缺
所谓产业升级,指的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工程。产业结构也称为国民经济中的部门结构,如农、工、服务业的比例关系与其素质。要实现产业升级,就得优化生产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从事技术学习与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方法与效率,当然也要提升产品与服务的品质与不断的创新。
在大马,由于教育与培训制度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脱节,也就是市场需要的人才短缺,长期闹人才荒,可吊诡的是又出现白领过剩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错配。这就为产业升级加多了阻力且由于闹人才荒,企业也不愿投资于人才培训,以免被挖走成了为他人培训而非己用。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任务就得由政府担负起来。因为从政府的角度言,培养国民为人才是种公共投资与公益事业,只是大马的教育与培训没能好好地做到这一点。据此,国内外投资者自也不会在大马搞高层次的研发与投资,终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只得几十年如一日地依靠廉价的外劳维持低工资竞争力。
在区域化,如2015年开跑的东盟经济体(AEC)与全球化的压力下,不进则退是难以避免的后果。因为,这也是个产业重新布局的进程,它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与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的作用,其中,没办法吸引到高素质投资的国家将会进一步失去高层次的竞争力。
错过黄金30年
因为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知识等均有一个物以类聚的集中化趋势,如集中在新加坡。与此同时,留不住人才、资本与技术的国家,便会持续流失人才与技术,出现一边是人才流入,另一边是人才流失的两极化趋势。这个两极化也会冲击到政府的公共财政。因为缺乏高素质人才,自也缺乏高薪资就业机会,其后果,个人与公司所得税在政府收入中的占比便难以提高。
一个实例便是香港与新加坡人口远少于大马,可其出口总额却远高于大马。同时,其人均收入也远高于大马。新港甚至会出现公共预算案盈馀,而大马则是自1998年以来,便是一路赤字。新港能,大马为何不能?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因素是自1971年新经济政策台以来,大马的经济政策便很政治化与种族化,逐渐使大马失去了产业升级的黄金30年(1960-80年代)。
回顾历史, 新港台韩四小龙的成功,在时机上主要便是在1960-80年代,错过了这黄金30年便失去了天时,即便有地利,可人又不和,这就致成了大马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难堪困境。如今,即便已醒悟也已是事倍工半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