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命的在“人”;“天”已变,但“人”依旧;决策者的身已进入后509,思维却仍然停留在509之前的“旧”范畴。这是待解决的矛盾。
509推动者,各族人民的诉求是:解决长期被拖延的民生、民权,从国家经济转轨的基础上寻求答案。简言之,希盟当政者的旧思维与各族人民之间的祈望的矛盾,拉了一个不小的距离。
矛盾如何解决?是否承认矛盾事实的存在,是否承认“以史为鉴”的方法,是克服这个矛盾的先决条件,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
这个主要矛盾,反映在当前希盟与反对党(即正在垂死挣扎的巫统种族主义残馀)之间的关系焦点上——种族主义。
反对党(巫统)以种族主义为复辟的号召,并且“赖死”地把它炒得高高的;执政党也以种族主义来抗衡反对党、巩固其新生政权的手段。巫统的种族主义是民族压迫,社会的少数人压迫社会的大多数人,这是长期以来大家所熟知的事实。
执政一周年的希盟也在种族主义上与巫统“争食”,看谁更加种族化。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争下去,只能得出贬低自己,抬高对手的结果。这对希盟来说,无疑是倒退,非常不明智。
换“天”不换“人”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预科班固打制,希盟教育部长马智礼坚持执行“90:10”固打制,公开进行两极分化的极端种族主义。据说,这要绕过大马高等学校文凭(STPM,其水平比预科班高)“平衡”土著生进入大学的数额。
这个极端的固打制宣布以来,激起社会千层浪,以民族为分野造成反对与认同两个阵营。从报章报道来看,赞同马智礼者为国立大专校长、学术机构、极少一部分希盟部长,更多的是巫统代表人物,而反对者则来自非土著的民间组织。马智礼所属的希盟部长们多数静默不语。
显然,希盟一些领袖“识途老马”,看出这个问题是“烫手芋头”,无论站在那一头,都是吃力不讨好的。
既然在固打制问题上,希盟与巫统的分野模糊不清,或基本一致,两党争拗交锋,那神圣的国会殿堂就戛然堕落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原来多少带有民主色彩的议会两线制,变成为统治精英阶级涂脂抹粉的花瓶。今日如英国的工党与保守党,美国的共和党与民主党,争来争去,都与老百姓的民生民权无关痛痒;所谓选举不过是轮流执政的把戏。希盟与巫统之争,显然背离了推举希盟上台的选民的祈望,这就是换了“天”不换“人”矛盾的实质。
不达标部长应辞职
难道希盟真的变质或腐化了?也许,更确切地说,这希盟马哈迪之流不认识“以史为鉴”,“夜郎自大”的证明,病在脑袋,在背离正道上走得越来越远了。但我相信,形势比人强,只要掌舵的马哈迪与纳吉/巫统之间的矛盾不变,纳吉涉及贪腐法庭诉讼尚未得出判决,希盟基层及草根民众对民主、廉政、改革、民生民权诉求尚未满足,马哈迪妥协的空间不大。
日前,首相办公室媒体及通讯顾问卡迪耶欣在其部落格的几段文字,引人深思。他说:上台执政,一年时间学习、熟悉职务已足够。那些不称职、不达标的部长、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州行政议员都应辞职,都应更换。是谁?他没有说,我想其中不外包括马智礼,甚至内政部长慕尤丁之流,争议很大的高官。
他也指投票给希盟的人民有权评估代议士的表现,无法实现人民愿景的人,以及官联企业(GLC)、民事机构担任要职者,特别是那些效忠旧朝(国阵),表现差者,也一应交出职务。
卡迪耶欣一番话概括起来,就是体制改革,主张不停留在“种族主义泥潭”里与垂死挣扎的纳吉之流混战。有意思的是,卡迪耶欣是马哈迪身边的顾问,他坦诚公开直言,应当有几分代表马哈迪的意思,带有几分实践的意义。不达标的部长应去职换人,思维不达标的马哈迪也应当换脑袋。果真如此,正中时弊,是全民的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