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届大选什么时候才举行,开始成为各方忙著瞎猜首相“圣意”的游戏,说明国内局势又重复著过往一潭死水的情况。
根据外媒的报导,首相纳吉上个月访问德国期间曾透露,2018年前不会解散国会,但随后当局指相关的报导实为翻译员误传,与首相的原意不符。究竟是否存在错译误传的情况并不重要,反正首相掌握最终的诠释权。而这种相互矛盾的消息,日后只会越来越多,以达到麻痹政敌判断局势的效果,教一般人对现状产生更为焦躁厌恶的感觉,印证了现任首相乐于操弄权力的一面。
然而,对于想要保住政权,实现永续执政的掌权者而言,选择把大选推迟至后年才举办,又是否理智划算?对于仍期盼局势改变的群众来说,大选在后年才举行,又意味著什么?
首先,首相在举行大选的议题上玩弄翻云覆雨的伎俩,肯定会让不少人认定现有政府无比强大,以致没有任何力量得以撼动其分毫。国人对改变现状保持强烈的挫败感,正是由此而生。可是,现任首相掌握几乎不受监控的权力,都是在历任首相破坏国家体制的基础上获得的,不足以说明纳吉算得上是强人领导。
纳吉的关键一战
也即是说,由于国家体制的残缺不全,允许任何的上位者,得以获得高度集中的权力。而越强大的权力,就越容易让人腐朽,从而导致任何再庸碌的人,只要掌握权位,都能行驶不受规管的权力。所以,与其说人们认为无法战胜现任首相的领导,倒不如说因为没有人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去改变现有的体制,因此是现有的体制打败了所有的人。
对纳吉而言,这一次的大选,意义尤为特殊,是他能否把首相任期延续至十年或以上的关键一役。他必须通过下一次的大选成绩,向所有人证明,即便严重的贪腐指控仍在,但他过去的执政成效,仍足以让国阵政府延续统治。另外,无论大选落在明年还是后年,距离国人熟悉的2020年,国家迈入先进国的宏愿年,也只剩下不多的时间。大选期间,现有的政府又是否端得出具说服力的政绩,告慰国人,国家已离先进国不远?
目前没有力量得以撼动现有政权的事实,实际上是在多重因素的配合之下,所导致的结果。2013年的大选以后,现任政府先是没有遭遇来自反对阵营更为激烈的反抗,然后反对阵营闹分裂至今,而且还有幸遇上国际油价长期走软的国际局势变化。这样一来,原本随时挑动国人神经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就减缓了不少。尽管国油的收入因此大幅减少,但一般民众根本不会去理会这些。但是,转眼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已快过去十年,下一轮的金融风暴吹起,我国还有什么本钱可以熬过难关?
运输网络成筹码
不要忘记,近两年来,马币继续疲弱贬值,政府对此毫无对策。国人的购买能力早已大不如前,一旦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到更高的价位,依旧仰赖汽油才能维持日常生计的一般民众,到时是否还会继续忍声吞气,就很难说了。而国际油价到了后年,是否仍维持低价位,直接影响了国阵在来届大选的胜算。
由此,国内大型的公共运输网络的落成,才会显得尤为重要。那是政府藉以对应可能发生的变化的重要筹码,以便说明这四五年以来,政府在执政期间的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总的来说,下一次的大选,仍然是纳吉的背水一战,否则分分钟如无意外地赢了大选,也未必能确保相位不失。什么时候大选?巴生谷一带部分捷运(MRT)路线通行后,会是更明确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