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怡保获《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评选为2016年亚洲十大最佳旅游景点后,旧街场一带犹如鱼跃龙门,每逢周末和假日游人如织,成功为明年的霹雳旅游年打响头炮。尔纳斯壁画、复古式精品咖啡馆、二奶巷、何人可博物馆、闲真别墅等,形成一条号称走入百年老街的旅游动线。
其中又属一夜爆红的二奶巷最具话题。这条全长仅100公尺的双层店铺老街,共30个单位,至今已有108年历史。巷弄店屋的相对间隔仅一公尺半,当年仅容纳一辆马车。这一整排店屋其实是著名矿家姚德胜送个第二位太太收取租金的产业,另外的大奶巷和三奶巷亦是此意,与坊间传言的金屋藏娇是两回事。
二奶巷在开埠初期住客众多,80年代末住户外迁,人去楼空后因年久失修,于2010年发生坍塌事件,才再度引起人们关注。
2014年,一群艺术工作者将二奶巷转型为特色巷弄,其中又以开山鼻祖“伊莎的香草工坊”营业最久,专门制作手工香皂、手作艺品等。尽管居民文化早已荡然无存,但凭借老店的怀旧风情,文化创意产业诸如手作市集、艺术画廊、传统土产等,是二奶巷的原初方向。
然而商机四射的锋芒,遮蔽了人们展望更高远的文化眼界。近一年来的二奶巷逐渐变质,除了几家原有店面还打著怀旧旗帜之外,其他新进驻的店家和摊贩,让二奶巷仿佛一个大杂烩的Pasar Malam(夜市集),商品是一般常见的小玩具、电子产品、宗教供品、手表、头饰、包包等,据说之前甚至有人卖内衣裤!
融合艺术与商业
有小道消息指出,近期州政府还计划让马来摊贩进驻此地分一杯羹。商机共享固然没有错,但二奶巷究竟要成为什么类型的老街文化,却是各方必须思考的问题。
怡保旧街场和新街场是华人先贤因采矿而开埠。此类华人聚集地的市井巷弄或街道文化,在中国和台湾相当常见。以上海田子坊为例,旧弄堂里保存原有的居民生态,也引来艺术家进驻,画廊、摄影馆、古玩店、创意小店、咖啡馆等,将艺术与商业融合一体,成为创意产业的聚集区。台湾方面更不用说,不管是以老建筑著称的老街,或以平民小吃为名的夜市,皆各自精彩、各领风骚。这些老街道、老巷弄的格局与性质,大致已趋于定型。
以当前二奶巷的功能定位与整体规划而言,并没有真正发挥老街的软实力,使人们重新认识这些历史遗产。二奶巷的业主固然享有租给任何商业机构的权利,但如果一味以商业利益为考量,二奶巷的光芒迟早会褪色。二奶巷必须认清自己的文化定位,才能激活老街的生命力,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