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断有人喊教改,尤其是对华小。教改主要是因为功课变多,孩子疲于应付功课作业多于学习知识,老师忙碌于考试批考输入成绩,校方多以成绩导向来区分孩子的精英程度,家长多以拿几个A来评估孩子的学习进度。
让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从早上7点到下午1点的上课时间外,下课了还有很多的学生仍然需要继续留校补习,过后还得进入安亲班完成作业,高年级的学生在晚上更是“争取”时段来继续“专科补习”,日复一日,全年无休。
课业多等同成绩好?
于是,一个年龄介于9到12岁的孩子,一天的学习时间是从早上7时到晚上10时,除了间中吃饭冲凉休息以外,几乎都跟课业脱离不了关系,这种周而复始的烦闷生活模式,榨干了孩子对于学习的欲望。
华小作业簿数量过多的问题存在已久,有家长在网上收集各校要求的作业簿资料,发现全国的40间华小里,单单是上半年的作业簿就多达了20本(校外作业簿占12本),其中10间的作业簿数量更超过了20本,有的甚至接近30本,这让家长们傻眼。我们的孩子去学校学习,仅仅是为了永远做不完的功课,以及应付不完的考试吗?
“作业簿越多,成绩越好”及“多A文化迷思”长年累月的荼毒著华小学生,对大人而言,作业簿越多等同成绩越好的方程式成了固定的“学习魔法”,孩子们成绩退步了,二话不说,马上订购更多的作业,再加强补习的时间,哪科不好就多补哪科。
说白了,到底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思维出现了问题?还是校方著重成绩过于一切出了问题?但不管是哪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最大的承担者,却是我们的孩子─未来国家栋梁。我们必须回到一个原点,就是我们是要培养一批一批考试培训出来的孩子,还是一个一个独立思维,有创意有自己思维风格的孩子?
中国教育名师蒋军晶曾说过,现在的教育制度已经慢慢异化为一种密集的知识的传递,异化为简单的听、讲、练、习。很多老师过度追求效率,分数成了王牌通行证。
只讲求“速度”教育
孩子们到了学校以后,只见生硬的“教”,而并没有柔软的“育”;只有枯燥、快速的“习”,再也没有生动、缓慢的“学”。孩子们在讲求“速度”的教育体系上,已经无法领悟了“慢学”的好处,没人有时间等待孩子们的长大,没人有耐心等待他们心智成长,脑袋发育。小小的脑袋,从一年级二年级开始就要懂得区分感叹句祈使句等语法,同时也须要掌握三语。
而6年前开始推动的KSSR高思维技能课程,整体方向固然是对的,高思维的模式让学习不再局限于“死背活背”中度过,如果说过去KBSR考的是应试能力(学生只要是“背书高手”肯定就拿A),那KSSR讲究的就是真实学识能力。
但问题却出现在KSSR的学习课程模式过于艰难,甚至是超越孩子本身的头脑思维发育能力,这种拔苗助长,硬把“孩子当大人”来看待的教育模式颇让人担心,高思维考题给了老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拿“A”的难题与挑战,于是功课更多,补习更多,这在在违反KSSR的整体理念。
心智思维须注重
我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功能不应该只是与考试课业挂钩,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教育是为了辅助孩子未来的心智思维独立成长,豢养孩子的心性涵养,教育或者无法完全掌控孩子的未来发展,但教育必须满足孩子的身心发展,开发孩子潜能。
但在今天讲求“速成”与“速度”的教育中,无论我们如何谈教改,一日离不开成绩导向及多A文化的学习模式,一日学校依然有精英班专拿全A的教育文化,我们依旧是塑造一批又一批为了考试拿全A,而必须全天候补习做功课的孩子。
因此要谈教改,除了把责任推给学校老师外,家长们,问问自己,您能放下成绩吗?再问问自己,您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