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拥有三项主要业务,A项目是他们从事多年,拥有很大优势,贡献了公司的50%业绩和60%利润来源。项目B开展了三年,贡献了40%的业绩和利润的25%。项目C虽然暂时业绩贡献很小,但是毛利很高,贡献业绩的10%,却贡献了15%的利润。(如下表)
为什么项目C会有那么高的利润?因为在开始投资时,项目C利用公司原来多馀的设备和仓储空间,所以出现的毛利是很可观的。老板在一年前决定扩大仓储空间,因为这样可以拥有更大的产能来扩大C项目的业绩。这项投资是需要租一个比现在大5倍的,估算的租金是一年增加36万令吉;如果业绩可以增加三倍,就可以贡献更大的利润。
可是,专案C开展一年后,情况并不理想。业绩虽然增加了2.5倍,但是公司在C项目的利润却只增加了50万。老板把这个议题请我们帮忙拆解。
经过分析各项数据后,我们发现原来当初老板只算到了租金所增加的开销;还有很多的投资是没有做出准确的预估。因为当这个货仓变大了,其设备的投资也增加了接近70万。同时因为要能够同时处理那么大的货量,公司也投资了在电脑系统的升级,这个部分也投资了接近25万。
后来因为这个货仓面积增加了很多倍,在相关的水电和管理费用也需要增加,同时管理人员的人数也需要增加两倍。综合这些因素,总投资增加了接近整百万,每月的营运成本也增加了接近2万令吉。因为这个货仓是租来的,财务部建议,100万的投资额要用36个月来摊提。所以租金增加3万,开销2万,加上投资摊提或者折旧的2.77万,每个月在C项目的总开销增加了7.77万令吉。
C项目的业绩开展不是很顺利,经过12个月的努力,业绩只增加了2.5倍,并没有达到原来预估的最低目标3.0倍。而且业务团队没有预估到C项目的市场领导者,在过去一年也扩大了他们的产能。因此这个业务项目面对很激烈的竞争。
为了争取业绩,市场出现剧烈的价格竞争,毛利也因此减少了很多。所以最后一年下来,C项目的业绩虽然增加了3倍,但是总体利润却只增加了50万。(上述数字及公司业务并不反应任何真实个案,纯粹为了讨论而虚构)
做少什么?
我和老板及财务经理做了一些检讨。首先,当初为什么公司会决定投资C项目?财务经理说当时是因为觉得C项目的毛利很好,而且业务单位也经常投诉公司因为仓储空间不够,所以失去了很多订单。
老板也说,因为公司觉得如果能够扩大仓储空间,一切顺利,公司就会在第三年购买自己新的货仓;这样会有利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现。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个投资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流,总体的利润表现也不如之前;老板面对了其他股东很多的询问和压力。
我问他们,如果重新再做这个决策,我们应该怎样改善?老板说,我们不能只关注一个简单的目标,应该多考虑一个投资方案可能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我不应该只把最好的状况向董事部报告,应该多提供几种可能性的预测。
财务经理说,如果重来,我们应该对于各项变数做更充分的分析,如预估竞争者的因素、业绩和毛利如果不如理想的可能结果。除此之外,在投资新项目的时候,可能要把各项可能的开销算得比较高,而不是用最低的预算;因为一旦失算就会很麻烦。
设定停损点
我问老板:您觉得现在状况有很糟糕吗?老板说:不幸中的大幸,这项投资并没有带来亏损,只是利润增长的幅度不如我们预估的理想。当然,我们也错失了把资源投资在公司更有优势的项目。
最后,我问老板:现在你希望怎么办?你希望做出调整后,可以有什么结果?老板想了想说:我希望我们能够兵分两路,把原来的业务团队继续专注到持续赚钱的项目A。而在项目C我们再增加业务团队的力道,尽快扩大业务量。如果在12个月后,如果项目C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成果,我们可能就要检讨C项目是否要放缓、甚至放弃。
上述虚构方案的讨论,其实只想带出一个议题:当我们做出一项新项目的投资,应该要多算,绝对不能少算。对于可能的收入或者营收,我们要多设想几种可能性,每一个可能性再去试算如果达成80%、90%、100%和110%可能带来的影响。
至于在预估投资和开销,我们可以做最保守得估计,但是也要多增加一些紧急预算或者备用预算;所以在保守预算上,算出如果超支20%、30%或50%,这对总投资和成本会有什么影响。综合了所有可能性,就会出现一个更全面性的矩阵分析(Possible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