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所向,大不相同。大时代到来,有人喜新,有人念旧。认识这点,自可明白满清王朝终结之后,1917年还有清朝遗老张勋主导的辫军复辟,拥护时年12岁的溥仪复位之咄咄怪闻。
1917年7月1日,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张勋联同康有为三百余人,拥立溥仪登基,出御太和殿,身著大清代朝服朝冠,上谕八道:封一等公、授内阁议政大臣,易五色旗……
不过,国体已变,大家不买账了。7月7日,北洋军向宫中投下三枚炸弹,紫禁城上上下下,乱成一团。12月,大军攻入北京,张勋辞职,溥仪(再次)退位。复辟玩完。
但是,复辟之心,从不止息。赵少峰的〈民初北京政局与紫禁城“甲子复辟”〉援引溥仪的回忆说:复辟从民国建立一直没有停止过。习惯了旧时岁月,他们都怀念蟒袍补褂,红顶花翎的日子。
马哈迪医生走后,似乎也是这样。老臣子,念念不忘当初的一柱擎天。《当今大马》的民调显示,万余名读者群中,接近七成投票力挺这位土著团结党主席出任希联未来首相。
当中,《当今》英文版的读者,几乎是一面倒向马哈迪医生;多达76.6%支持之。马来版呢,也有68.6%人的拥趸。相对逊色的,是中文版的低空飞过,仅有51%之拥护。
尽管这样,当事人的马哈迪医生,倒是清醒得很:(按照宪法的诠释)人人都可以成为首相。这个阶段,相争言之过早,纯属自爽而已。如果希联赢不了来届大选,这个问题,也自然不存在了。
这个当然,但是,我们也可以由此觉察,攸关这个国家政经文教的种种议题,总是如此这般的兜兜转转。国家的第一号领导,也不例外,可以再循环处之。那么。纳吉重来,是否也是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