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应用,统计之呈现,恰如文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悉听尊便。不同的转折,或者放大、或者缩小、或者综合、或者模糊、或者遮掩、或者隐瞒,皆可轻易造就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视觉效果,甚至因此懵懂过关。
马华公会署理总会长魏家祥和行动党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律师,一来一往唇枪舌剑的〈华文教育不是数字游戏〉,论证1990年代华教发展再度现出曙光云云,正是其中的佐证:
“马华在1999年与时任教育部长纳吉确立增建和搬迁华小的政策后,华小就在较后的10多年间,搬迁和增建了104所,某种程度上缓和了人口密集区对华小的需求,以及华小爆满的问题。”
一眼望之,这些年月马华的华教成绩单上,总算有了104所华小,绩效斐然。但是,一旦翻查明细,读者自可发现,这一切恐怕只是字里行间刻意营造的错觉和错引:当中,其实只有16+1所的的新建华小。
自1819年的五福书院算起,追溯上来,这个国家的华教之长征,前后已有大约两百年。过去两个世纪,南中国海两岸的先辈一共承建了一千多所华文小学;折算上来,相等于每年5间。
可是,建国之后,晚近17年新建的华小,何以平均来说每年只剩下微不足道的一间?要是这样,按照马华发展华小的速度,一千华小的总额想要翻一番,恐怕至少需要一千余年,才能全部逐一落实。
这么说来,可见魏家祥此处自诩“在推动华小发展的策略方面,马华过去长时间以来都是不遗余力在处理,丝毫不敢怠慢”,说来也不完全是。如是,马华领导怎么还好意思沾沾自喜丁点的成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