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教学,媒介一转变,学生自然需要充分的过渡时间,逐步适应之。顾及这点,远到国外深造,一般大专院校都设有一年额外的外语课程,导引留学生应对课堂的转圜。大学如此,中学自然也不例外。国中的预备班旨意所在,缘由在此。
但是,曾几时起,“预备班”渐渐沦为魑魅魍魉的贬义词。万一听闻孩子配予其中,家长都心存疙瘩,极力抗拒。或因这样,几经折腾,随后部长乃有政策令下,华小考生只要在小六检定考试的马来文科考获C等,则能获准直升中一。
就是这样,似乎还不足够。《东方日报》报导,升中之标准眼下又再调低: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在记者会上宣布,如今只要马来文科获D,也可一样跳过预备班的补救。部门之通令正在拟定中,一旦完成,明细就会公告天下据此申请。
纵容拔苗助长
放眼一看,看似宽容,可是,教育部现在的所为,是否好事多磨,弄巧反拙,还是确实有助学生未来的学习呢?暂且不论教育的学者和专家有何评说,只要审思等级的分布,读者只能感受耐人寻味之处。
D级之得分,推算上来,应该是位在40分的左右。学生的国文,如果只有40分的程度,想必不但他的词汇十分有限,理解一知半解,下笔作文恐怕也不行,说话沟通,那还用说。他怎么可能一蹴而成,从容轻松应付中学六年的课文所需?
可惜,为了助长,我们一再纵容了政策的拔苗之行。纵然体会部分华小生的国文水平低落,还是继续放任。层层叠叠,年年月月,到了中三,这个孩子的成绩将是突飞猛进,还是信心丧尽,从此自甘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