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一代口服抗凝血剂ELIQUIS(apixaban)正式获得我国卫生部批准面市,作为伴随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的非瓣膜性心房纤维性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成人病人,如中风史或瞬间缺血发作史、年龄75岁或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或有症状的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是2级或以上),以预防缺血性中风与全身性栓塞(Systemic Embolism)的风险。
同时,此口服药物也获准用于已开展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成人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 Embolic,VTE)的形成。
早前,在出席一项新药推介礼时,受邀出席的演讲嘉宾之一,美国杜克大学心脏病学助理教授雷纳多(Dr.Renato D.Lopes)表示,apixaban的作用机转是借由直接、选择性、可逆性抑制血小板活化,以及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与口服维他命K拮抗剂(VKAs)warfarin相比,该药物较能减少中风及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此外,病人发生重大出血事件及死亡的比例也较低,是不适合使用warfarin病人的替代药品。然而在药价方面,新一代口服抗凝血剂价格比warfarin高出许多,因此这因素亦会被列为药物选择的考量之一。
心房不规律跳动
●严重并发症为心脏衰竭
●中风机率较高
中风主要可分为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出血性中风(Hemorrhagic Stroke)及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三大类型。
源于心脏的栓塞
在发生缺血性中风或是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中,有一部分是由起源于心脏的栓塞(embolism)造成,而最常见的心脏相关疾病为非瓣膜性心房纤维性颤动(NVAF)。
心房纤维性颤动(Atrial Fibril)所指的是心脏的上部腔室(即心房)发生异常不规律的跳动。
然而,造成中风是因为心房失去有效的心房收缩,以致血液在心房滞留,促成血栓(血块)的形成。
血栓若脱离心房而进入心室,可经由大动脉跑到其他器官而引起栓塞,若到脑部就会导致脑中风。
此外,若未进行适当的治疗,心房纤维性颤动也可能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例如心脏衰竭。
心房纤维性颤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不整,发病率会随著年龄上升而增加,而病人出现中风的机会更是其他中风类型的5倍!
易导致死亡
除此之外,相较于其他病人,心房纤维性颤动病人中风后除了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资源使用较多之外,而医疗系统耗费成本也较高。
更甚的是,由心房纤维性颤动造成的中风与其他类型的中风相比较,更容易造成死亡。该疾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以及改善心脏功能。
除了恢复病人的心律或控制心脏跳动速率之外,另一项治疗目标是防止心脏形成血栓,以降低中风的风险。
因此,预防中风对心房纤维性颤动病人而言,可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病因
●症状性心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等。
●高血压为最常见的源头
心房纤维性颤动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症状性心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疾患、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慢性肾病等等。当中,以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病因。
心血管与心脏电生理专科医生拿督拉扎理奥马(Datuk Dr.Razali Omar)表示,大马有42.6%年龄超过30岁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但大部分病人并没有好好控制它。根据调查发现,因高血压而罹患心房纤维性颤动的机率,较其他病因来得高,从而更容易导致病人中风,不得不慎防。
他引述马来西亚脑中风协会(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 of Malaysia,NASAM)的调查资料,说道:“中风是大马人的第三大死因,同时亦是导致病人永久伤残最常见的成因。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中风病例约有4万宗,也就是平均每小时约有6人中风!”
他指出,虽然心房纤维性颤动病人出现中风的机会是其他病人的5倍,具有极高的威胁性。但值得庆幸的是,透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例如透过抗凝血治疗(anticoagulation therapy)来避免血栓,从而可减少由心房纤维性颤动引起脑中风的风险。
症状
●脉搏的不规律性,忽快忽慢。
●心悸、胸部疼痛或不适、呼吸短促、头晕等。
拉扎理奥马医生强调,心房纤维性颤动有一个极易识别的特征,那就是脉搏的不规则性,忽快忽慢。
正常的心搏就像训练有素的合唱团,跟随指挥。然而,一旦发生心房纤维性颤动时,脉搏就会像是一群没有经过训练的素人,各唱各的调,出现荒腔走板的噪音。
脉搏速率常被认为身体健康的参考指标之一。一般上,脉搏速率会被拿来和心跳速率作比较。两者是否约略一致,以判断心脏、血管或循环系统是否良好。当脉搏的速率太快、太慢,或是脉搏的搏动不是规律的搏动,例如早搏、房颤等,都是心脏或血管可能有发生问题的警示。
自我测量脉搏
因此,自我检查身体是否健康,可以自行在家测量自己的脉搏是否正常。只要将手指轻轻触摸手腕之处或喉头两侧,即可感受到脉搏的搏动而测量脉搏速率。为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借由测量脉搏速率,来注意自己的循环系统是否健康。
除了脉搏的不规则性,心房纤维性颤动的其他症状还包括心悸、胸部疼痛或胸部不适、呼吸短促、头晕和昏厥等等。
“然而,有许多病人因为没有症状或只有含糊不清的非典型症状,而导致延迟就医。另外,还有不少病人往往是在发生缺血性中风、下肢血管栓塞或心脏衰竭时,才被诊断出心房纤维性颤动。”他说。
检查与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
●胸部X光
●心脏超音波
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心房纤维性颤动可能会影响病人生活的许多方面:
●精神健康不佳和抑郁症
●自主能力
●工作
●财务
●社交
●体育/活动
●行动能力
●人际关系
●某些人在确诊心房纤维性颤动之前,会出现毁坏性中风的症状。
静脉血栓栓塞
●最常见为深部静脉栓塞。
●很有可能发生肺栓塞,造成致命。
血栓若在静脉中形成,就称为“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如果血栓脱离血管壁而随著血流移动,脱落的血栓称为“栓子”(embolus),进而引起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由此可能导致深部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VTE)最常见的形式是深部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通常主要发生在下肢的大静脉血管内。
深部静脉栓塞
当血管壁上堆积的血栓全部或部分脱落时,脱落的栓子会随著血流到处流动而可能卡在肺部动脉,进而造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us,PE)。深部静脉栓塞的病人很有可能发生肺栓塞,从而造成致命的结果。
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因素
静脉血栓栓塞与癌症、创伤及手术有关。众多风险因素包括:
有静脉血栓倾向的风险因素:
●年龄增长(尤其是60岁以上)
●怀孕及产后
●肥胖(身体质量指数>30kg/m2)
●无法行动(包括下肢瘫痪)
●个人/家族拥有静脉血栓栓塞病史
●脱水
●服用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
●使用荷尔蒙补充疗法
其他风险因素
●手术
●癌细胞活跃的癌症或正在接受癌症治疗R呼吸衰竭或心脏衰竭
●急性疾病
●重症照护病患
●静脉受到压迫(例如因肿瘤、血肿、动脉异常)
●最近心肌梗塞或中风
●代谢、内分泌或呼吸病理学
●肠道炎(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隆氏症)
●严重感染
●骨髓增生疾病
●静脉曲张合并静脉炎
●遗传性或后天的血栓形成体质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控因子
●红血球生成素
●肾病变症候群
●阵发性夜间血尿症
●长途旅行
静脉血栓栓塞的并发症
静脉血栓栓塞还会造成严重的长期并发症,包括:
●血栓后症候群(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
●慢性血栓性肺高压(Chronic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PH)
血栓后症候群是深部静脉血栓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造成发病腿部慢性疼痛肿胀,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静脉溃疡。
慢性血栓性肺高压,是肺栓塞的重大长期并发症,可导致肺动脉的血压异常升高,进而造成左侧心脏运作困难。不但如此,也可能导致心脏衰竭及其他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