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生代家长,普遍上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很多或许会知道,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那么要怎么去培养这样的兴趣、要从哪里开始做起?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让孩子接触书本,而且必须是从小开始。
资深幼教工作者、著名说书人兼绘本雨林协会副主席吴国强首先强调,“很多父母也许不知道,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会有适合他们的工具书。首先像是0至2岁的幼儿,一些简单好玩的布书是最适合了,这些布书能够让他们尽情地探索。或许孩子不会真正去了解,但是他会去摸、去咬、去甩或是去玩,渐渐就能培养出孩子对于玩具书或是布书的兴趣了。”
到了3至4岁的幼儿,则会开始对情节有所掌握,但偏爱一些句子重复,内容简单的读物。譬如书中的剧情不断重复进行一些非常相近的活动;另一种则是关于生活中细节,像是:吃饭、洗澡等,让孩子更进一步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事情。
5至6岁的孩子就会开始可以阅读一些比较需要思考的读物了,这类型读物不会让他们立即就知道结局是什么,孩子们需要在阅读中思考、推理,然后要让他们在知道结局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年龄渐长 绘图比例变少
至于人们常常说的绘本,其实是适合8岁左右孩子的读物。8岁以上孩童所适合的,则叫做桥梁书;年龄再大一些的孩子就适合阅读儿童小说,然后就是章回小说。这其中的差别在于,绘本有80%的图画,20%的文字,所以适合8岁以下的孩童;桥梁书适合8至10岁的孩子,内容差不多是图画及文字各有50%;11至12岁所适合的儿童小说,则是完全没有图画了。
吴国强指出,“就文学性来说,家长必须懂得怎么去选择读物给孩子,才可以让孩子在培养阅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我们不断鼓励家长,去学习选对的书,鼓励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选对读物之后,属于家长的“重头戏”才刚开始。因为孩子的识字量有限,家长必须扮演好“传递者”的重要身份。当家长正确的将绘本的内容传递给孩子之后,孩子才会懂得绘本的内容,然后也才会不断不断的去阅读。
“要如何有效做到传递的这项工作,就必须通过亲子共读来进行实践。”吴国强强调,“亲子共读的时候,父母亲往往会发现,孩子希望父母亲能够不断的将故事再重复、再讲一次。”“因为当传递者在跟孩子共读的时候,其实就是把孩子带进了故事里头,于是每当故事说完了,那么孩子就又回到现实了。有时绘本故事里会经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像是冒险、探索等情节,孩子心情就会随著情节而上下起伏,非常过瘾,于是也就会想要再经历一次那样的过程,而要求父母亲将他再次带入那样的情节。”
对孩子投入百分百专注
“更重要的是,你身为家长,在亲子共读的时候,你把百分之百的专注力都集中在孩子的身上。”吴国强指出,“这时候家长没有接电话、没有炒菜洗衣、没有照顾弟弟妹妹,而是2人非常专注的在做这件事情,所以孩子会感受到父母亲的专注力全都在自己身上,于是非常满足于跟父母亲相处的这段时光,所以才会不断要求重复。”
吴国强提到,他发现已逐渐有家长在跟孩子进行过亲子共读的,其中一位家长更是因为自己的父母亲曾跟他进行过亲子共读,所以这样的文化就传承了下来,栽培下一代。而且,该名家长对于当年父母亲的床头故事,甚至是每一个故事及感觉,到了今天仍然历历在目,可见亲子共读的影响力。
“当人们愿意花一点时间跟孩子共度了这么一个温馨的时刻,到了孩子长大成为别人父母的时候,他仍然会记得这样的感觉。”吴国强强调,“很自然的,他也就会希望能够把这样的感觉,再带给他的孩子。”
千金难换共读时光
吴国强也指出另外一个个案:有家长提出说,孩子已经上了初中,仍然要求母亲在睡前给他念两个章节的章回小说,因此母亲对此感到疲惫。吴国强首先建议,可以跟孩子沟通,因为章回小说真的很长,所以平日可以只念一回,周末才念上两个章回。
“仔细想想,一个上了初中的孩子,是非常重视面子的,这样的习惯一旦被同学知道了,很可能会被嘲笑。”吴国强说,“孩子之所以有此要求,就表示他非常享受自己跟母亲这段相处的时光,由此可以肯定的是,亲子间的关系也必定非常紧密。”
很多人会认为,讲故事有什么了不起,但吴国强强调,讲故事能直接把故事带进孩子的心里,所以孩子始终都会记得父母亲跟他说过每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从家长的心,去到孩子的心,这肯定是一次美好的心灵交流。
第一步‧切断一切干扰源 营造温馨气氛
在进行亲子共读时,有一些关键是可以注意的:首先是气氛的营造,选择了一个不会受到别人打扰且有空档的时间,无论是家长的书房或是孩子的床头,尽可能将一切干扰源如:手机、电视机、收音机、电脑等器材全都关掉后,两个人坐下来静静的看一本书。
在这种精心安排好,不受到任何杂务干扰的时段进行亲子共读,绝对能够达到极佳的亲子间联系的效果。
“但是亲子共读也是有局限的时候,那就是年龄上的问题。”吴国强笑说,“我们一般上提倡亲子共读一定要从小(学龄前最佳)就开始做起,不然到了孩子已经念完了小学,突然要进行这样的交流,孩子会觉得很奇怪。”“我也接到有家长的来电说,他已经成功跟孩子建立起共读关系,想知道有什么课程是可以让孩子自己读,家长不用陪的?”他强调,“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目的就是鼓励父母跟孩子进行共读。父母必须清楚谨记,最初的那颗心、最初的目的在哪里?”
吴国强著重提到,“亲子共读的目的就是:孩子跟家长,在温馨和乐的气氛下一起读完一本书。所以温馨和乐这点非常重要,如果在共读过程中家长不断提问给孩子考试,这就等于直接破坏了温馨和乐的重点,务必立即停止,因为这样只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
年龄渐长 绘图比例变少
亲子共读的重要关键,就是父母亲所扮演的传递者角色,孩子才能培养出爱看书的习惯。“很多家长往往买了书回来给孩子看,就要他们自己看。”吴国强强调,“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就是家长买了书不陪孩子看,于是孩子不看;孩子不看,父母也就不再买书。”
“家长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忘了孩子的识字量、专注力有限,必须通过家长的带动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他也强调,“因此,亲子共读就是绘本雨林一直在提倡的,或许家长没办法做到每天都进行亲子共读,但至少一个星期可以进行3次。”
第二步‧避免将绘本化为教科书
在技巧方面,家长可以选择就照著绘本上的文字念;其二则是大概知道了内容后,用自己的方法讲故事。第三种方法比较有互动性,可是却暗藏著陷阱:那就是对于识字量开始增加的孩子,有些家长会试图与孩子平分阅读量,一人读一页的轮读方式。乍看之下互动性好像不错,可是孩子如果遇到生字,就开始有点慌了,甚至到后来一个字重复多次都不会念的时候,家长就发火了,这样也就瞬间将整个亲子关系给破坏了。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不可犯的,那就是利用绘本当作工具来指责孩子。”吴国强强调,“比方说一个小孩会撒谎,于是家长就买了一本关于说谎的绘本来跟孩子共读。而过程中甚至还不断刻意提问,要孩子想一想有谁也在做这样的事情。”他说,“父母亲很多时候以为孩子不知道,但其实他们心里面很清楚父母亲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一旦父母买了绘本回来,说不定哥哥和妹妹就会开始悄悄讨论,不知道今天父母亲想要针对的是谁了。”
父母亲通过亲子共读,当然是希望能够从中让孩子汲取一些绘本中的道德价值,但是一旦将绘本明显地当作一样工具的话,那么就必然破坏了温馨和乐的气氛。
吴国强也强调,父母肯定会好奇孩子是否能从中得到一些观念,进而对孩子提问。这不是不行,但必须避开考验或是理解性的问题例如:绘本中的第几页发生了什么事等;而是去询问孩子对于绘本的感想,提问的同时,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与孩子进行感受上的交流。共读的同时,家长可以将年幼的孩子抱坐在腿上一同共读的话,亲密度将会更好。
“无论老师怎么跟孩子说故事,永远都不如亲子共读所能产生的亲密关系。”吴国强最后强调,“教师往往只能做到将内容传递给孩子,或是教学上的讨论,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也只有亲子间能够做得到。”
儿童绘本 传达教育价值观
绘本的特点在哪里?吴国强表示,其实自己也是在约莫10年前才在台湾接触到绘本这样的媒介。
很多人以为绘本就跟童话故事没什么两样,但一些商业化的公主、王子般童话故事,所能传达的讯息,其实是远远不及绘本。绘本从构思、设计、用色甚至到每个角落的细节,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以便传达跟书中故事有所联系的讯息,务求让孩子透过一本书连接到整个故事之中,甚至到了一些桥梁书所传达的生命教育讯息,更是与童话故事完全不同的。
早在当时,台湾绘本已经相当热门时,却因为繁体字的关系无法在马来西亚盛行起来。随著中国的出版行业崛起,他们也逐渐察觉到绘本的市场需求,于是就印刷了大量简体字绘本,并且进入马来西亚。随著绘本的被认同,马来西亚的新课程纲要,也将绘本纳入各源流小学的1至3年级课程,作为教学用途,且已经进入第三年了。也就因为如此,马来西亚近几年开始盛行起了绘本这样的风气。
“绘本的内容有很多,每一本绘本所能带出的教育价值都不一样。”吴国强指出,“因此除了教学上能够使用绘本之外,亲子间更能利用绘本传达一些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