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喜剧在本地相对冷门,但已投入其中的人却是欲罢不能,甚至预备把活动推展至全马,同时积极吸纳新血!在本地单口喜剧界颇有名气的潘志豪入行6年,无视掌声多寡,立志让笑声不绝于耳。
多年前观赏李英爱和李政宰主演的韩国电影《礼物》,至今仍念念难忘。剧中男主角是刻苦的喜剧演员,却始终熬不到出头日,不提戏中主线,即是他与妻子之间无声但深沉的爱,他不顾家里反对,按奈内心痛苦,竭力在舞台上把人逗笑的画面才是如今想起,仍起鸡皮疙瘩的感动。
Stand-up Comedy,意译即是“站立喜剧”,指的是一个人站在台上讲/演绎笑话,粤语中“栋笃笑”则被理解为“我站在那里逗你笑”。
单口喜剧演员就像小丑一样,演著独角戏,竭尽所能吸引注意力,掌声与认同就是最大的回报。
在本地单口喜剧界颇有名气的潘志豪入行6年,至今仍抱持谦卑态度,眼见表演场所座无虚席、掌声如雷,还会不禁自问:“我究竟何德何能,能让他们为我而来?”
焦点投射在表演者
和其他的娱乐形式相比,单口戏剧在本地是相对新的形式,目前接触的人不多,表演时观众所有的目光和焦点都投射在表演者一人身上,这在英美澳洲等地相当盛行。
PJ Live Arts是少数将之放在剧场范畴里极力推广的艺术表演中心,并即将在5月杪开办青少年训练班,为热衷说笑的孩子提供发挥的舞台。
潘志豪在学院时期,适逢首要媒体(Media Prima)招募人才,便开始尝试撰写喜剧剧本,呈交的30份中有15份中选,后来集结成旗下GuaTV娱乐网站的15集节目《Joke Aje》(说笑罢了)。
他由此发现自己的喜剧才华,但事实上,2006年毕业时,他并不真的了解自己想做什么,惟深信自己想要成为表演者。
“一开始,我只是写剧本给别人演绎,直到朋友建议说,何不写一些让自己发挥的东西,也不完全是单口喜剧,就只是写一些由自己来演绎的故事。”
第一次登台表演所谈论的话题,他已经记不起来,但当时的画面,却记忆犹新。他笑说:“观众有笑,也有拍掌。”但真正让他受宠若惊的是,演出结束后,他获得200令吉,他直言:“10分钟的表演,就赚得200令吉,可以说是激发我想要接更多类似的表演。”
单口喜剧的场景设置非常简单,只要一个台、一只麦克风,和一位幽默风趣的表演者,无需音乐、不需舞者,甚至无需任何资历或资格。
“据我所知,没有正统的学院、专门的老师教导这一科,所谓学习就是打开YouTube,看别人怎么做,学起来,到台上去试,第一次没人笑,那就第二次再试,一直试到成功为止。”他笑著补充:“我也试过演得很差。”
自我克制 避特定课题
单口喜剧的内容是不是百无禁忌?潘志豪表示:“基本上,有2种标准,在俱乐部﹑酒吧里和One Mic Stand的场合,可以说是全无禁忌,有的时候会进行分级;至于企业活动则一般上需要避免过于敏感,虽说主办方会派定心丸说:‘没问题,百无禁忌’,但作为表演者,我们会尽量自我克制,避免挑起特定课题。”
全靠一张嘴的表演著实不容易,在该说与不该说之间必须拿捏得宜,既要撩起观众的情绪,却又不可太过火,“就像要说其他种族懒惰、爱喝酒,你必须说得很玩味,让他们又好气又好笑。”
他认为,笑话可以被转化为方程式,也就是说说笑话的技巧是可以训练的,那也是为什么PJ Lives Arts举办工作坊,教导如何制造笑料。
说的材料大家都懂
“单口喜剧里说的都是一些别人已经知道了的事情,而不是去传达新知识。为什么人会笑?因为他们了解你说的事,若那件事和自身没有关联,根本无法产生共鸣。”
“在单口喜剧里,事实只占了很小的部分,即便存在,也不是直接批评,而是已经过包装。”潘志豪指出,有的表演者会等到发生一些特别的大事,才以该事件为灵感,创作表演的题材,但他本身则并非那样,反之是每一天都把周边的事记录起来,一开始也许没什么笑点,但不断地修改后,总会找到笑点。
观众群来自不同阶层﹑不同领域,要捉准他们的胃口并非易事,而潘志豪的风格,著重于讲一些生活中的大小事,因此说起来,范围极广。
“我讲父母;讲朋友;讲上学;讲工作;讲连续剧,讲的都是普罗大众生活里柴米油盐的通俗事。”他强调:“重点是,用创意的方式来讲。”
一个人的舞台
2007年,美国Take out Comedy(外卖脱口秀)创始人江沛亨(Jameson Gong)在香港创立亚洲第一家每月固定表演栋笃笑的俱乐部。后来,香港影视艺人黄子华参考外国单口喜剧,以粤语作演出,并以意译法为之取名“栋笃笑”,进一步让这种表演形式深入亚洲观众的视野。
要说本地有关单口喜剧的团体,除了早期的The Young Comedians of Malaysia(YCOM),还包括2009年由著名单口喜剧演员Douglas Lim和Kuah Jenhan联合创立的“大马中文单口喜剧演员协会(MACC),惟前者如今已不复运作。潘志豪解释说,YCOM是单口喜剧早期进入大马市场时为帮助活动主办方了解节目运作,包括场地﹑宣传及寻找表演者而成立的。
“试想,一个人站在台上撑起整个场面,若灯光和音响都不配合,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所以,一开始时,YCOM的作用是帮忙协调,然而,随著表演者们各自的发展,要在圈子内找到相应的人士已不成问题,所以如今,该协会已作用不大。”
没有规范 自我追求进步
单口喜剧演员再往上,能达至何种境界?潘志豪透露,一是表演场合和收入的提升,二则是晋升为单口喜剧的撰稿人,协助其他的演员撰写讲稿,换句话说,就是卖笑话给别人。
“当然,也会有其他的机会,像是主持电台节目,或是广告商觉得你这个人很有笑点,找你拍广告之类的。”
除了金钱和知名度,潘志豪认为,自己获益最多的是认识一群热爱表演的表演者,而总是从槟城、怡保等地远道而来观赏演出的观众,更是让他感动于心,也因此让他萌生把单口喜剧推广至其他州属的念头。
“感觉似乎所有的演出都集中在吉隆坡,目前我们在槟城每个月都固定有活动,从去年8月开始,5月是第10次聚会。但也有来自其它州属的观众要求到他们的地方去,所以想说接著要慢慢地迈开脚步,除了半岛,也移师东马,在演出的同时,顺便发掘人才。”
母亲要求找正职
潘志豪今年29岁,他说自己有时表演得很不错,有时又相当差劲,在这个领域里,没有人推你向前,但你必须不断为自己寻找出路,追求进步。“我妈到现在都还认为我应该去找一份正职,来自家庭的压力不是说全无。但对我来说,只要你觉得这是对的路,你觉得自己能够胜任,去做就对了。”
“身边有位50岁的表演者,18岁就开始在磨刀,经验老到,但他40岁时才真正出名。但我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一直做下去就对了,不要把它当作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单口喜剧的领域里,并没有人标杆让你看准了直跑,这个标杆得由自己来设,同一个笑话,也不可能永远好笑,必须不断地创新,从生活里鸡毛蒜皮中的小事发现有趣的地方。
对潘志豪而言,与其说表演单口喜剧是一份工作,还不如说是一份功课,为别人带来欢笑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找到快乐。
什么是单口喜剧?
在西方国家,单口喜剧是一种主流的大众娱乐方式,英国18世纪就已开始盛行,19世纪后期的美国也逐渐风行起这类喜剧形式。
表演场所也从酒吧、咖啡厅等,步入体育场、音乐厅及电视荧幕。在本地,单口喜剧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整体而言,仍属尚未成熟的阶段。
情报站:上台说笑唱
谁都能上台讲笑话吗?PJ Live Arts在每个星期二晚上举办“One Mic Stand”,由著名喜剧演员Funny men Kavin Jay和Rizalvan Geyzel主持,欢迎观众到台上分享笑话,这是本地首创也是目前唯一,为观众提供舞台的单口喜剧剧场。
详情可浏览:www.pjlivearts.my或致电03-796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