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讲,爸爸妈妈那代人是闯出去;我们这代人是闯回来。”8岁那年,萧国辉跟著爸爸,迁出知知港新村搬到吉隆坡生活;今年36岁的他,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搬回知知港,在老家的储物房经营起“七号半”独立咖啡馆,过他的小日子。
车子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进,钢筋水泥的景色越拉越远,当绿意的山色逐现眼前,我们离目的地——知知港新村,不远了。
知知港,虽然有个“港”字,却不见水,而是一块被群山环抱的盆地。萧国辉的童年,就是在这个纯朴的小镇度过的。
“小时候,我们像野孩子似的到处跑,在小溪里抓鱼、拾橡胶果、追风筝、陪爸爸去附近的果园等。”那些无忧无虑的旧日子,带给他深刻的回忆。
萧国辉曾是报馆的摄影记者,认为媒体圈越发狭隘,而萌生退意。“我在几年前已经开始规划好要买一套房子收租金,然后回知知港过小日子。”
回乡开咖啡馆,听起来有几分浪漫的味道,但也是出于现实考量。“我有几个朋友在吉隆坡开咖啡馆,吉隆坡的市场较乱,开了很多倒的也不少。当我准备开店,碰上消费税、马币又狂贬,原本足够的资金,也变得不够了。”他心想,家乡的老家,空著也是空著,而是不用吃租金,于是决定回老家。
“以前打工,再怎么勤劳,也是帮人打工而已。知知港的游客越来越多,而且本钱不大,我觉得可以试一试。”他改造老家空间不大的储物房,打造成一间有味道的独立咖啡馆。因为老家门牌7号,故名“七号半”咖啡馆。他的老家在知知港新村的巷弄里,颇有几分老街的味道。小店没有引路招牌,一般游客,并不容易发现它。萧国辉说,“我迟迟不做招牌,是想让人家自己走进巷子里,无意中发掘有一家咖啡馆,给人小惊喜。”
“在这样的小地方,你一定要走进小巷中,才会看到东西的。”
淡泊物欲更自在
萧国辉说,知知港最多两类人:一是老人,一是小孩。年轻人,都出去闯了。这也是许多小城镇的写照。决定闯回来,人言不少。连他的爸爸妈妈,一开始也觉得奇怪,跟他说,“这种小地方没什么人,应该没什么生意,搬回来岂不是等死。”可是,他不理会闲言闲语,继续做自己的事,“我太太倒是很支持我,她叫我去做。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做不成再回去找份工作吧。”
有时候,生活是一种选择。“回来时,我已经有心理准备,要先放弃很多的东西,如舒适的环境、稳定的薪水、物质欲望等。”
人随著年纪,欲望也不同,“以前在媒体界,看又看过了,什么都享受过了,奔波了十多年,人也累了。以前追求的房子、车子…我现在都有了。”他说,“在这里,200令吉也可以过一个月,生活也比较逍遥自在,心态也轻松一点。我现在每天早上睡醒想一想做什么蛋糕,开音乐看书,等客人上门。辛苦自己也甘愿,毕竟是自己的事,不用做给人家看,自己知道就好。”
人情味,催生存在感
在小地方,过小日子,萧国辉体会最深的就是人情味。“从最基本的生活细节谈起,邻里见面都会打声招呼。而且我的亲戚们都住附近,姑姑得空就会走过来问我吃饭了没,偶尔还会打包饭菜给我。”在这里与客人的关系也更亲近。“那天有个客人在这里坐了一会儿,告诉我,他要去示爱。我让他来这里告白,他拒绝了,过了一个礼拜,他又到回来跟我说,他告白失败了。”
村里的小孩,很喜欢串门子。他指著店里的几个孩子,“他们几乎天天都来店里报到,就算没有点东西,我也让他们坐。当作一半是生意,一半是慈善。”在不知不觉间,他也多了一分责任心。“我会想,如果有一天这里关了,他们要去哪里?”在大城市,少了一个我,世界不会因此而倾倒;但是在小地方,看见了自己的被需要。
他坦诚,自己还不够了解知知港。“我很小就出去了,对它是一知半解。”既然回来了,他想花多一些时间认识这片土地。“以后,如果有机会找到适合的人,我想在这里搞一些艺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