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推介至今的中学和小学校本评估制度,因争论不断而不得不宣布搁置,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在本周宣布了改良版本的新校本评估制度,并于4月1日开始实行。
校本评估本意是要减少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但在实行的过程中,却苦了学生、老师和家长。尤其是教师必须花更多时间在电脑前输入学生的表现成绩,使教学素质受到影响,得不偿失。
那改良版后的校本评估制度,改善了哪些问题呢?教学素质是否获得改善?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不是有更多的帮助?本期节目我们请来马来西亚中学教师联谊会主席曾俊萍老师,为我们谈谈校本评估改良前后的状况。
针对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日前公布的校本评估改良版,大家都还只看到纲要以及某个科目(地理课)的例子。因此曾俊萍老师说,我们还需要等待教育部提供更多的详情,并实际进行后,才能对校本评估改良版作出评述。
“不过,目前已知校本评估的评价标准(DSP)将会被简化,并由“学生学习进度指南”(PPPM)代替。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离线输入评估成绩,而这肯定会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压力。”
她说,先前校本评估制度也要求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个人进度文件夹,保存学生在评估结果后的证据,如作业或笔试考卷等等。而这项任务未来也会被取消。
顺应全球趋势
“校本评估几乎每节课都在进行,老师如果要在每堂课后,将学生的作业一件件放入文件夹,的确又耗时、实际意义与成效又不大。”
不过,曾俊萍依然强调,校本评估概念的实施基本上是顺应全球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它的概念本意是好的。”
除此之外,校本评估制度也基本符合我国的教育哲理,即教育旨在塑造一个在智力、情感、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平衡发展与和谐的人。
“但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成绩的横向比较,即鼓励学生和其他同学比较竞争,反而忽略了个人的纵向比较,无法促使学生达到个人层次的进步,甚至超越自己。”
她也说,课业上的分数及排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甚至标签学生,使后进生觉得自己没有用,比不上别人。“这个制度明显只在乎评分,而不关心个人的身心发展。”
芬兰成功典范
据悉,芬兰算是进行校本评估制度蛮成功的国家。曾俊萍说,当地学生自小在各个方面,都获得相应的发展空间,而且他们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才有测试,有关测试也并非只有笔试而已。
当被询及我国过去的教育制度不也有要求老师评估学生的品行,或其他方面的兴趣,曾俊萍表示,这些观察成果都没有被计算在成绩里面。“用来评估学生的成绩,只代表笔试的表现而已。”
校本评估制度的实施,也带来许多疑虑。最常见的就是家长会担心,校本评估成绩是教师的个人决定,是否无法剔除老师或有偏心的可能性?
曾俊萍坦言,人心是肉做的。不过,老师们受过专业训练,理应在这方面有更为公平的表现。
至于有关制度会否阻断学生以私人名义报考的可能性,曾俊萍说除非有关学生也在私立学校念书,该校老师如依照教育部标准评估,应该还是能够取得成绩。“但进一步细节还必须等教育部作出详细公告,才能知道确切的落实情况。”
嘉宾开讲:填鸭教育制造考试机器
曾俊萍老师解释,校本评估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测验、考试、教学观察及一般课业等等。“进行校本评估之后并没有完全取消考试,只不过考试是其中一种评估的方式。”
她说,考试只能测试智力,而校本评估制度还涵盖其他评估内容,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空间。
“传统教学侧重最后结果,因此只有终结性评价、一刀切的考试制度,并以此来断定一个学生的能力。但是这样的考试制度只能测试学生的作答技巧,不一定能帮助他们掌握技能。”
她说,终结性评价只能检验特定时间的教学成效,以此来鉴定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高低,很容易会塑造出“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或者是“背多分”,以为“会背就会考多多分”。
“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制度无法评估学生的其他方面,如态度、行为或处事方法等。这会忽略个人潜质的均衡发展。”
曾俊萍举例,如某学生在华文写作方面的平日表现极佳,但公共考试当天刚好生病或一时审题错误,导致离题,过去的心血就会付诸流水。“无论该学生的文章多么有文采,他的成绩都不会太精彩,这不就等于否定了他的能力和努力吗?”
她进一步解释,校本评估基本上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即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评价。而这也能够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到阶段教学的结果,以及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
曾俊萍也呼吁教育部能够确保新制度进行过程中能够“上情下达”,同时清楚技术性问题,使改良版校本评估能够有效及专业地执行,因为最终受益的将会是本国的下一代。
评估比教学耗费更多时间
校本评估制度在2012年落实以来,招来不少教师及家长的抨击。曾俊萍坦言,那是因为教育部在推行此制度以前,并没有做好宣传工作,也没有透过各种管道宣导,让民众了解校本评估制度的进行方式。
“有句马来谚语说:不认识所以不爱(TAK KENAL MAKA TAK CINTA)。家长根本不知道校本评估制度要如何进行,当然也不了解校本评估的好处。”
她说,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没有考试,所以平时就不会温习功课,加上此制度实施之后,家长因为不了解老师的评分标准、看不懂学生的评估成绩而感到慌张。
一改再改难适从
“教育部在推行以前也没有全盘计划,整套制度一改再改,让很多老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很多家长也批评,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时间少,评估时间多,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担忧。”
例如,许多城市学校的每班学生人数都很多,通常超过40人,而评估又必须在课堂观察学生后马上进行,学生人数太多的话,导致教师耗费在评估的时间,比教学来得更多。
更糟糕的是,改良前的校本评估制度也造成教师许多非教学方面的负担。“所有老师都必须登入网站输入评估成果,但因为网路时常占线,导致登入后还要等很久才能够成功输入资料,输入资料后还要等很久才能传送成功。”
评价标准太多
由于先前的校本评估的评价标准太多,不但每个科目有不同的标准,有些标准高达上百条,导致老师、学生或家长都备感混淆。
“多数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的,他们开始上课便接触到校本评估制度,不知道此制度跟先前的传统制度有什么分别。”
但曾俊萍仍表示,曾听闻有学生抱怨,教师投入评估制度的心力较多,导致老师无心备课。而且每次上课“整天都在评估”,以致教学过程受到影响。
小学打好基础报 考华文不难
在校本评估制度取代政府考试后,有些中学华文老师会担心报考华文的人数越来越少。曾俊萍老师本身也是华文科的指导老师,但她认为,如果学生爱上华文,其实不必鼓励他们,他们也会愿意修读或报考之。
“华文在中学是选修科目,一般华文老师都会竭尽所能鼓励学生报考华文。我们会向学生晓以大义,告诉他们华文是我们的母语,学习华文是天经地义的,但最终还是要看他们的意愿。”
曾俊萍笑说,他们劝导学生的方式,包括告诉他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及文字的优美等等,甚至还会从功利目的出发,告诉学生要把眼光放远,了解学习华文的种种好处等。
“基本上我认为,阅读还是学习语文的根本,而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期。一般学生必须在四年级以前就培养阅读能力,打好语文基础,以后懂得欣赏并继续学习华文。”
她说,一旦学生在关键期以后还没有将语文基础打好,到了中学,学习语文就会倍感吃力,犹如拉牛上树。
“特别是在国中,华文只有区区3节课,对语文学习来说是绝对不够的。”
全国统一考试不能取消
本期节目也联络上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主席吴文宝校长,谈谈校本评估改良之后可能带来的影响。
虽然吴文宝也认为校本评估的用意是好的,但他认为学生统一性的全国考试并不能被取消。
“教育部曾表示,中三评估(PT3)方面的选题工作交由学校决定,我们担心这会面临考题缺乏统一性的问题。”
“我认为,不管进行哪方面的评估,学生依然需要经过全国统一考试,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与位置。但是,全国统一考试不一定是文凭考试,可以只是一种让学生理解个人能力的测试。”
不过,曾俊萍指出,教育部刚列出的校本评估改良版,已经声明大马考试局将监管评估品质,以确保学生成绩都能达到标准水平。
技术很多纰漏
至于校本评估带来的挑战,吴文宝基本持有的看法与曾俊萍相似,即原有的校本评估有许多没有准备妥当的地方,技术上有很多纰漏。太多的文书工作也影响一般教师的教学素质。
“但我对教育部愿意接受批评与意见,并进行改良的态度感到高兴,他们的努力将能够让这个制度进行得更好,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能的发展。”
开讲嘉宾:曾俊萍(马来西亚中学教师联谊会主席)
电台主持人:邓佩银、苏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