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特殊儿童本非易事,必须根据个别孩子的身心状态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更进一步。不过,特殊儿童的教育费用高昂,并非一般家庭所能负担,因此许多家长即便再疼爱孩子,也不得不放下孩子投身工作。为此,张秀华特别开设特殊教育中心,按照家庭收入给予低廉或免费的特殊教育服务;后来更开设了民宿及咖啡厅,让孩子们有机会自食其力。

“他们最厉害打扫了,抹窗口、洗厕所都很干净,每次看到窗口擦得那么亮,我都会觉得很自豪。”古来幼龄托管教育中心院长张秀华在受访时如此说道。只要提起中心里的孩子们,她的眼神就会不自觉发光,宛如妈妈提起自家孩子时,自然流露的欣慰与自豪。

提起特殊孩子,张秀华能滔滔不绝地点出他们的优点,而打扫就是其中之一。她笑说,开民宿和咖啡馆,除了是让他们有工作,也是为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强项,只要看到咖啡馆亮丽的玻璃、干净得发亮的厕所,就会非常欣慰与自豪。
提起特殊孩子,张秀华能滔滔不绝地点出他们的优点,而打扫就是其中之一。她笑说,开民宿和咖啡馆,除了是让他们有工作,也是为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强项,只要看到咖啡馆亮丽的玻璃、干净得发亮的厕所,就会非常欣慰与自豪。

古来幼龄托管教育中心原本只是幼儿园,然而在张秀华陆续遇到不同的特殊儿童后,发现自己并不了解他们。在南马特别孩子关怀协会发起人之一许慧珊的协助下,她深入了解特殊孩童的状况,再由对方转介认识拥有多年特殊教学经验的黄小嫣后,协同中心旗下的数名幼教老师完成特殊教育课程。从2012年起,中心增设了特殊教育部门,以协助更多特殊孩童。

“我会按照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收入来判断是收费(每月500令吉)或免费,但即便收费也比一般的特殊教育来得便宜。”她透露,特殊教育与治疗的市价为每小时百多令吉,平均每天1小时,一个星期就需要700令吉了。这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此许多家长只能选择让孩子留在家中,而张秀华希望可以改变这个局面。

花了5年时间,在张秀华与中心老师坚持不懈的训练下,原本只能爬行的脑瘫学生,如今已经能靠自己走上10步路了。
花了5年时间,在张秀华与中心老师坚持不懈的训练下,原本只能爬行的脑瘫学生,如今已经能靠自己走上10步路了。

坚信后天努力能改善先天不足

张秀华本身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常年与轮椅为伍,但她一直坚信只要往“对的点”去努力,就能让孩子有所改善。中心里有一名孩子因为脑瘫而无法行走,但在张秀华及老师们的努力锻炼下,如今已经可以不用枴杖走10步路了。“刚开始她只能爬行,连坐起来都不行,但我知道她的腿是有力气的,跟我一样,只要找到一个对的位置借力,就能让自己慢慢站起来。”

花了5年时间,看著孩子从爬行到跪、坐、站,再到拄著枴杖走路、能靠自己走10步,每一个进展都是莫大的欣慰。“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锻炼,就一定能变好。虽然不可能完全恢复,但只要有改善就是好的。”

张秀华说,有些中心只录取特定状态的孩子,那么其他孩子该何去何从?“孩子不能选择自己是否健康,所以我也不会选择性录取孩子,只要送来,我都会收。”不过,各种症状,各个年龄层的孩子都录取,大大地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她会对新录取的特殊孩子观察一段时间,再按照孩子的程度分配去上课识字或是做身体锻炼。“年纪较小都会被安排学习和身体锻炼;年纪已经很大或是状况较为严重的,则会先锻炼身体,训练手脚的灵活度。”她指出,送来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年纪越小,能改善的程度就更大。对于十几岁的孩子,她会直接培训他们的手指灵活度,教导他们切菜、打扫等,培养一技之长。“这样即便不识字,至少生活还能自理,可以靠自己生活。”

张秀华以协助特殊孩童重获新生的项目荣获第六届马来西亚依思干达社会英雄奖,向家长证明特殊儿童也能是有用的人。
张秀华以协助特殊孩童重获新生的项目荣获第六届马来西亚依思干达社会英雄奖,向家长证明特殊儿童也能是有用的人。

报名参赛,证明特殊儿童也能学有所成

张秀华是第六届马来西亚依思干达社会英雄奖的得奖者之一,她笑言参赛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向一名学生的父亲证明,他的孩子也是个有用之人。“她的父亲当著我的面说她是垃圾,无需浪费心力去教导这样的废物。我要证明给他看,特殊儿童也能对社会有贡献,是有价值的人。”早年录取这名学生时,家长的一番说辞至今依然让张秀华感到非常心疼。原来,这名学生患有中度自闭症,情绪管理较差,经常会碎碎念,父亲与哥哥皆无法接受她,只有母亲能包容她。为了让孩子获得治疗与教育,母亲将她送来中心,期盼情况可以获得改善。

“原生家庭对特殊儿的影响很大,或许是在家里长期不受哥哥和父亲的接纳,她一直处于高戒备状态,我们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能接近她。”她感叹,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开关”,找到了就能安抚他们的情绪,只是寻觅的过程需要付出无限的耐性与包容。某次张秀华想学拼布手工,并有意将此手艺变成一门课程,期间意外发掘了该名学生的才能,以及安抚她情绪的窍门。“只要开始缝制,她就会变得安静、平和,整个人都沉浸在缝制的世界里。”张秀华希望把缝制百家被变成这个孩子的事业,让她能投入社会获得新生。

缝制百家被是中心里的课程之一,张秀华让所有手脚灵活的孩子都学习缝制百家被。图为孩子们的部分作品。
缝制百家被是中心里的课程之一,张秀华让所有手脚灵活的孩子都学习缝制百家被。图为孩子们的部分作品。

经验餐厅民宿 为孩子们提供就业机会

“看著这些孩子越来越大,我心里越来越害怕,担心他们的未来该怎么办?难道要在中心里待一辈子吗?”加入特殊教育行列10年,中心至今教育了49名特殊孩子,但孩子们的未来仍是张秀华最大的担忧。于是她开设咖啡厅和民宿,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工作,自力更生。特殊儿童擅长打扫,也对食物很感兴趣,可以胜任担任服务、清洁、备菜等工作。“当然,这些都有老师从旁带领他们,只要有老师带领,他们能做得很好。”她承认自己有点过度保护孩子,无可奈何的是,现今的社会仍无法接纳和包容这些特殊人士,因此无法放心让他们出外工作。

担心孩子们难以被社会接纳,又怕他们受骗,张秀华开设了咖啡馆和民宿让孩子们在里头工作,并且由一些老师监管。图为一对双胞胎姐妹每日在幼儿园楼下打包及售卖早餐的画面。
担心孩子们难以被社会接纳,又怕他们受骗,张秀华开设了咖啡馆和民宿让孩子们在里头工作,并且由一些老师监管。图为一对双胞胎姐妹每日在幼儿园楼下打包及售卖早餐的画面。

在店里,孩子们不仅负责打扫,也会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剥蒜头、打包糖水等。
在店里,孩子们不仅负责打扫,也会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剥蒜头、打包糖水等。

她直言,早年曾有一名唐氏学生在她的幼儿园中当小助理,同行得知后表示希望能聘请他到自家的幼儿园当助理。当薪资和工作范畴都谈好,准备去上班时,同行致电告知院中家长无法接受,因此不能履行承诺。“他(指同行)那里的家长告诉他,如果幼儿园聘请唐氏儿当助理,就不会把孩子送来。”张秀华坦言,这件事对她和该名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于是才萌生了自行创业聘请他们的念头。

同样的事件发生过不止一次,早前有特殊学生到车厂上班,某日老板不在,他修车时出错,导致车子损坏。车厂老板没有责难学生,向车主解释员工的特殊情况,但车主仍然非常生气,甚至破口大骂,学生最终只能回到中心旗下的产业上班。“放手让他们出去真的是很大的挑战,因为社会对他们的包容与接纳度不高。我在等,等以后大家的接纳度高了,他们出去工作也就安全了。”

张秀华庆幸身边有一群信任她,陪伴她一起教育特殊孩子的老师及小助理。
张秀华庆幸身边有一群信任她,陪伴她一起教育特殊孩子的老师及小助理。

期待未来社会更具包容性

幼龄托管教育中心分为两个部分,一边是幼儿园,一边是特殊教育,两者偶尔会一起上课。“我小时候也是在被这种正常人包围的环境下长大,我的同学都很愿意帮助我,所以我想用这样的方式让社会更快去接纳他们(指特殊学生)。”每每幼儿园有新生时,张秀华都会向家长说明,课堂上偶尔会与特殊儿一起上课,如若对方无法接受,则只能另寻去处。

“有家长会问:他们会不会打人、咬人?这些不过是因为他们对特殊儿不了解,一般我解释后都愿意接纳,让孩子们在这里上课。”她认为从小与特殊儿一起相处,是培养人们接纳与包容特殊儿的最佳方式,而比起旧时代,现代父母更容易受到孩子影响,潜移默化下或许能改变他们对特殊人士刻板印象。“待这些幼儿都长大成人,只要还留在古来发展,就能给特殊儿童提供一个更有包容性的环境。”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信用卡没刷也不要剪! 专家告诉你“背后因素”

阅读全文

驾车来回5次辗压倒地者致死 女司机自首

阅读全文

女子长期美甲指甲长“三叉戟” 医生一看:赶紧切除!

阅读全文
档案照

传Dyson精简大马业务 两只代工股股价受惊!

阅读全文

司机不耐烦 双向车道超车

阅读全文

被批低俗炒作 条纹哥账号被封

阅读全文

尽己所能行善 叶慧莉用心聆听长者的需求

心视野

如同人们所认知的妈妈,叶慧莉(Jully)的日常就是照顾孩子及经营自家生意。然而只要有空,即使疫情严峻,她还是会定期前往...

阅读全文

凡走过必捡起垃圾 Plogging让跑者和地球一起变健康

心视野

无论是跑步、跳舞或到健身房做重训,疫情后期,许多人都养成了运动的习惯,总觉得做点运动会让人的生活更健康一些。住在槟城木寇...

阅读全文

行善不欲人知 默默义工队自发协助消毒

心视野

劳动节当晚,有人因疫情严峻而待在家,有人趁公假外出和朋友聚首;另有一群人自发组队到学校进行消毒,试图给学生一个安全的上课...

阅读全文

【心视野】教难民缝纫 布料零浪费 黄紫君实现良心时尚

心视野

时尚与环保能否共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课题,当速时时装、过度消费、剥削劳工等标签不断往时尚领域叠加贴上时,本地设计师黄紫君(...

阅读全文

【心视野】陈永美夫妇 奉献时间当义工 退而不休行善乐

心视野

今年64岁的陈永美与58岁的太太陈丽珍,在4年前结束生意。他们认为,人生在世不过数十载,钱是永远赚不完的,倒不如利用退休...

阅读全文

【心视野】心理治疗非有钱人专利 黄韵璇造福特殊儿

心视野

黄韵璇(30岁)是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医疗中心儿童发展中心的临床心理治疗师。毕业自国立大学临床心理硕士学位,毕业后有私人诊所...

阅读全文

【心视野】一张肖像,弥足珍贵 My First Selfie穷乡僻壤分享爱

心视野

在人手一机的年代,拥有一张个人肖像并不稀奇,有些人的手机里甚至存有上千张自拍照。然而,个人肖像对于偏乡地方的人而言,却是...

阅读全文

【心视野】网络广播集大智慧 心愿FM冀望爱心海啸

心视野

打著全马首个佛教网络电台的名号,“心愿FM”上个月正式启播,创台台长林锦新和副台长黄雪媛希望借此打破人们对佛教的刻板印象...

阅读全文

【心视野】临床心理小镇驻诊 彭开贤为留守儿童解语

心视野

彭开贤(31岁)拥有临床心理师与辅导师的双重身份,毕业自国立大学临床心理硕士学位,现为大学讲师。如果留在吉隆坡可能有更好...

阅读全文

【心视野】志工夫妻创立关怀中心 安老院安身也安家

心视野

用“夫唱妇随”来形容刘西堂和梁彩凤最适合不过。创办美嘉威关怀中心是老公刘西堂的意愿,老婆梁彩凤则是因为跟随老公脚步,而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