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9日讯)提起怡保旧街场的列治街,或更为人知的“白咖啡街”,相信无人不晓,而曾在这百年老街成长与生活的老街坊,更期望老街能继续展现百年前以华人经贸为主轴的面貌,延续其生命力。
怡保最早发展地区之一的列治街,在百年前已是当地最兴旺的街道,即使物换星移的百年后,也在美食林立及旅游景点的带动下,令其地位更坚不可移。
兵如港警卫团团长曾国安(59岁)便是在这条老街下诞生、成长和见证老街变化的老街坊。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从中国来的爷爷在列治街分岔路,即当时的希尔街(Hill Street),如今的拿督古传光街(Jalan Dato Koo Chong Kong)的横巷从事茶楼生意,所以自小就在茶楼楼上住,对列治街再熟悉不过。
提起他对老街的印象记时,他指列治街过去主要是作为批发据点,华商最多在这里经营米粮、干粮、土产、水果和海味。
他说,一些老店至今仍保持战前的面貌,其中新源隆茶室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至今仍可在踏入这些老店回味当年的情景。
“不过,更多的旧店因受白蚁严重蛀蚀,或被新业主接管发展、拆除重建或大事装修,因此出现如今传统与现代建筑参差不齐的情况。”
他追述,自懂事后,看到的列治街上不多车,反而最多脚车,连警察和交警也是踏脚车执勤及开罚单,当时也还没有怡保市政厅。
令他最印象深刻的是,在没有厕所的60年代,家家户户备有粪桶,到了时间则由“倒夜香”的挑粪者带走。
后来大家在店后挖了粪桶,粪便则定时定期由罗里载走,直至80年代老店各自安装排污系统,才挥别闻臭的日子。
白天才见商机
“犹记得,以前的列治街常常发生火患,也常发生黑社会纠众打架抢地盘,当时非常害怕,惟后情况大为改善。”
他说,现在看到的列治老街,虽然与当年仍以华裔经商为主,但很多华裔商家在新一代不愿接手,已经、陆续和即将结业都是很无可奈何的事。
“包括我爷爷心血,也因我的孩子有本身的事业,无人接手只得结业。”
他说,现在列治老街,因为成为旅游的据点,也只是在白天才见商机,到了晚上则颇为寂静,过去一度更被谕为死城。因此他希望看到老街继续展现百年前,以华人为主要经贸的面貌,延续老街的生命力及树立口碑。
车多人多食店多 有别昔日景象
列治街老街坊伍彩霞认为,“车多、人多、食店多”是现在列治街的风景线,与过往“以经贸为主”的路线大不同。
74岁的她是在1964年,23岁时嫁给从事教书的丈夫,而随著夫家住在现在的阜安茶室(已租予印裔卖饭)的战前老建筑物楼上。她向本报说,以前的列治街除了以贸易为主,也有2家猪肉店和一家肉类鲜蔬店,其中后者就是由其中国南来落脚的家公家婆打理,后来大姑将之转型为批发香蕉店,曾经一度也租予他人摆放囤放纸箱。
搬去住宅区不方便
“再后来,原有店面曾改为经济饭店及茶室,惟最后在无人接手打理下宣告结业,如今租给印裔同胞卖饭。而更多的老店也在面对易手、无人接管下,陆续收盘结业,令人无限唏嘘。”
她说,以前的列治街很热闹,在如今的广发布庄前是个巴士亭,常有巴士经过,倒至黑烟与灰尘飞扬,惟也不如现在的人潮与车流量这么多,我们还常常头痛找不到停车位呢!
她笑称至今仍喜欢住在老街,所以拒绝搬到花园住宅区,除了住宅区出入不方便,最重要的是老街有许多老朋友,可随时常见面聊天,打发时间。
文化遗产吸引投资者收购
怡保产业估价师拿督李昇表示,列治街如今加入了旅游行列,在英殖民年代文化遗产价值的带动下,除了是旧街场区内最兴旺的老街外,也吸引投资者跨国或跨州收购。
他向本报说,旧街场建筑建筑特别,一些旧店屋身超长,达20乘100尺或120尺,近年引起一些外来投资者购买的兴趣,其中近期就有来自香港的女投资者透过他,以百万令吉收购了一家列治街的老店。
“这些战前售价(当年价格)可能只是数万令吉的产业,但在20年前已以10万令吉脱售,10年前提高到20万,五六年前增加至30万,3年前则来到50万,现在已突破百万令吉。”
他说,旅游与文化遗产价值除推高的房地产价外,在租金方面也有相当高的回酬,例如未经装修的楼下店面,租金也有3000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