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时,你最注重的是什么?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要求?

由于我严格要求自己创作的数量,所以没有太过追求作品的质量。常常,只要有点子了,我就投入写作。即使写坏了,我也觉得是在练笔。从一开始,我便发现,写作最难的部分,就是作品完成后的自审阶段。由于写作过程中的全身心投入,在审查阶段就有无法抽离,无法客观的困难了。就像天底下母亲都会觉得自己的宝宝是可爱的一样。开始写小说时,总把作品丢给报章文艺版编辑或者文学奖评委去评定。投篮了或者落选了,就代表自己的作品写坏了。近几年来,我才要求自己以客观的角度,自我检视和自我评价。这在我的写作经验中,是一步重要自我要求和成长。

你的文学爱好是如何开始的?有哪些人或哪些作品影响了你,让你踏入文学天地?

我是个很迟出家的文学爱好者。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在玩闹中度过,没有认真读过什么文学作品。但是,我自小就有一颗非常敏感的心灵。而且,也喜欢思考。这两点气质,让我对身边事物容易有感悟。这些感悟成为了我现在创作的源泉。

年幼时,我的爸妈常常带我出席许多文艺表演(合唱、舞蹈、独唱),开启了我的艺术喜好。高中时期,我参与了戏剧活动,让我认识到什么是艺术创作。也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写一些片断式的抒情散文。我一直觉得这些稚嫩的散文是我进入写作的开端。当时,我并不理解文学创作是怎么一回事,可是朦胧的艺术感悟让我很幸福与满足。进入大学后,一直没有再尝试创作。可是,我心里一直保留著一片小园地,希望能垦殖出文学的花园。大概10年前,我结婚了,当了家庭主妇,有了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才立志严肃地读各类文学作品和写小说。虽然来到而立之年,我才明确了要走上写作的路;可是我也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10年。

创作给了你什么?

从立志于写作开始,我的人生方向就非常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便是阅读和写作。

开始写的小说都写坏了,但是我并不气馁。终于,我还是从入围花踪文学奖,到赢取了花踪文学评审奖到得到黄锦树(评审)的点名赞赏。

可是,创作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自我修练和自我成长。我看了大量的书籍,参与了一些网上课程,也勤于练笔。我发现自己的脑袋组织能力逐渐在增强,文字的掌握越来越得心应手,记忆力和专注力也大大改善。另外,大量阅读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也给了我难以取代的愉悦和满足感。

因为立志于写作,我的日常生活在我努力耕耘的过程中变得充实。简单说,我的生命因为创作而变得丰富而精彩。

请叙述个人作品诞生的历程。你如何看待“灵感”这回事?

刚开始写作的几年,我一直写不出好的作品。这是因为我是中文系出身的,接触过许多文艺理论;所以,创作时都以形式出发,写出的小说都硬邦邦的。后来,我发现,从自己记忆中的人物与事件出发,写出来的小说就比较有情感而动人了。于是,我明白了,创作必须带著情感,不能只追求形式。而最容易让自己有感觉的事,就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经验。我学会了挖掘自己的人生记忆。可是,这不等于说,创作是复制人生经验。对我来说,一部小说是三分真、七分假的。而创作小说有趣的部分,正是那虚构的部分。

从一开始写作,我就给自己设下严格的纪律要求:每个月至少写一篇短篇小说。10年来,我累积了上150篇的作品(包括一些散文)。这期间,我领会过所谓的“灵感”这回事。当灵感降临时,作品的形式与内容都能一气呵成,而且完美契合。我明白,灵感是偶然而随机的,带有神秘而神圣的意味。可是,我也深信,自己平日里累积的作品,是一个准备和积淀的过程。所以,虽然我期待灵感的降临,但我并不守株待兔。我对自己说:囤积足够的垃圾以后,精品才会出现。只有不断地写,无法捉摸的灵感才会奇迹般降临。

随意谈谈本月发表的3篇小说吧!

我的3篇小说有一个相同的主题:记忆。

这是我切身的生活体会。我是个躁郁症的病患者。十多年前,我曾经经历两次的心灵灾难。两次的精神病爆发后,我的脑袋坏掉了。最大的后遗症是记忆力的衰退。曾经,每晚老公让我吃下了药,一个小时后,我就会完全想不起吃药的画面。曾经,我就是《捉迷藏》和《不见了》里的主角,精神常处于恍惚,日常生活里丢三落四的。

于是,我尝试把自己的经验写成小说。我觉得,失忆就是自己的记忆被偷走了。让人苦恼的是,这个小偷就是自己,就像《捉迷藏》的情节一样。《不见了》里的怪兽是我在尤萨(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给青年小说家的信》里读到的。尤萨说作家创作像怪兽吞食自己再重新创作一样。我却认为,失忆少了再创作的部分,剩下单纯的吞食自己。而《校正》是尝试探讨“记忆”加上“时间”。当一个失忆的老女人,同时丢失了笔记本和手表,就完全失去了参照,迷失在黑暗中。

对未来的自己有什么期许?

文学奖曾经是我写作的目标。比如说,在写小说时,我都以一万字为目标,因为那是花踪小说奖的字数要求。现在,我不再以花踪文学奖作为目标。我觉得,我应该更往前一步了。陈大为老师曾经在写作班里说,追求文学奖的年限应该在10年左右。他说,超过10年还在为文学奖而写作,就终身只会成为文学奖的学徒而已。第15届花踪文学奖在2018年底截稿,我不强求自己参赛。如果有灵感降临,我才会交出作品。不参与花踪,我还是在创作。我目前有个长篇计划。还处于酝酿阶段。

无论如何,我对自己在写作路上的最大期许是:走得长远,一直写下去。我希望自己除了有写作的外在环境支撑著(生活经济基础和家人精神支持),还有自身的内在条件坚持著(意志与能力)。

【个人资料】

戴晓珊
吉隆坡人,现居芙蓉。
大学毕业于中国上海。
201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说不出爱》。
曾获花踪小说奖。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民众在事发后为老妇(小图)施救,惟当时已死亡,而紫衣男子为肇事者。

老妇过路遭撞亡 家属泪控肇事少年没道歉无悔意

阅读全文

关税伤到自家人!第四大车厂开第一枪 美国900员工一夕失业

阅读全文

国盟网红国歌州歌分不清 教部批恶意诽谤破坏和谐

阅读全文
受害者在记者会展示自己手臂还未痊愈的伤痕。右为陈丽群。

两年婚姻被丈夫家暴3次 华妇不再忍鼓起勇气报案

阅读全文

【LIVE】慈善家资助灾黎

阅读全文

【LIVE】国家元首探望灾黎

阅读全文

【文学传灯】不见了

文学传灯

吉隆坡人,现居芙蓉。大学毕业于中国上海。1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说不出爱》。曾荣获花踪小说奖。我是不是得了精神病?上周,我...

阅读全文

【文学传灯】捉迷藏

文学传灯

你最近发现,生活是不断在迷宫里跟他玩捉迷藏。今早,你想要煮开水。你踏进厨房,看见冰厨,就打开冰厨门。你来到迷宫的第一个分...

阅读全文

【文学传灯】老师晚安

文学传灯

“今老师天有学生妹,要不?”“好。”陈老师放下电话,欲火已经焚身。他迫不及待驱车前往酒店,想像中尽是不堪入目的画面。但,...

阅读全文

【文学传灯】有你在 那就好了

文学传灯

我反复播放梁静茹的歌。会呼吸的痛。走在大街上、巷子里,仿彿城市的霓虹与背后的幽暗都成为痛的延续。痛什么呢?一个人不是很好...

阅读全文

【文学传灯】选举前夕

文学传灯

1.城镇里的车流量比平日多了近五成,人来人往更是人声鼎沸,尤其距离选举日不到一星期的这几天里。同时四面八方也插满政党旗帜...

阅读全文

【文学传灯】三代

文学传灯

昨夜参加毕业舞会时喝了不少酒,一大半是因玩真心话大冒险输了过后灌掉的,另一半则是帮女生挡掉那些意图不良的邀请,自己自愿喝...

阅读全文
与朱崇科教授合影。

【文学传灯】专访中国朱崇科教授 真正的作家是阻挡不住的

文学传灯

朱崇科教授,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是位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华文文学研究者。这次出席大山脚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心感羡慕...

阅读全文
图为作者周财(左)与陈政欣。陈政欣作品《武吉三部曲》是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讨论对象。

【文艺】专访主力推手:陈政欣 再点燃文学的火种

文学传灯

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至2017年,正好也是马华文学的60年。大山脚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要推手、名作家陈政欣形容,这项...

阅读全文

【文艺】大山脚文学敢开新风

文学传灯

山脚,马来西亚著名山城之一。“大山脚文学”,又是什么样的一幅风景?2018年3月10日至11日举行的《大山脚文学国际学术...

阅读全文

【我是这样的女人(2)】黄渼清职场回归家庭 到哪都是女强人

特辑

“以前我的鼻孔朝上,眼睛是看不到人的。”很难想像,穿著简朴,在家中庭院种菜养鸡、替孩子“在家自学”(Home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