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全球,在财政预算案或课税上“劫富济贫”,都不是新鲜的事。
只不过,我国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自上台以来,无论是去年的白米津贴、财案演讲都多次标签“超级富豪”(maha kaya),引起了在野党直斥其仿佛在仇富,而安华也解释了这番言论不代表他试图压迫富豪。
在昨日提呈2025年财政预算案之前,安华在上个月也因发停止对富人儿女的高教补贴,并将之用于援助贫穷群体用途,因此在财案之前就掀起了舆论;而坊间早前猜测,政府会再度对富人开刀,有传遗产税、奢侈品税等,惟这两个税务没有回归,不过用另一种方式来“劫富济贫”。
其中,安华在2025年财案中提到,政府将逐渐不为就读全寄宿学校(SBP)及政府高等教育学府(IPTA)的高收入群体(T15)的子女提供教育补贴,同时也提到高收入群体应为公共医疗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些似乎为T15群体不再享有医疗、教育补贴而铺路。
但高收入群体(T15)的定义是什么呢?
根据大马统计局的算法,大马家庭收入整体上可分为:20%属于高收入群体(T20)、40%为中等收入(M40)、40%为低收入群体(B40)。
根据2019年家庭收入和基本调查设施报告,T20(高收入群体)又细分为T1及T2。在这当中,T1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为月入1万2586令吉、平均家庭收入为月入1万2720令吉,收入门槛是月入1万0971至1万5040令吉;而T2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为月入1万9781令吉、平均家庭收入为月入2万4293令吉,收入门槛为月入超过1万5041令吉。
从中可见,高收入群体也并非全是极富之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家庭,有2、3个孩子需要养育的家庭,一旦完全没有汽油、教育与医疗津贴的话,也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安华宣布无法享有津贴的T15高收入群体,相信不包括列入5%高收入边缘的家庭群体,但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先再根据高收入的定位与实际上生活成本再做更详细的研究,否则这对已交更高个人所得税的群体并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