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通元,砂拉越人士,寓居柔佛新山,现为南方大学学院图书馆馆长兼马华文学馆主任,同时担任《蕉风》执行编辑,著有小说集《双镇记》、《埋葬山蛭》、《我的老师是恐怖分子》,散文集《等待鹦鹉螺》,诗集《养死一瓶乳酸菌》。时值2023年末,许氏再推新作,题曰《舌挑新山:许通元饮食散文集》。简而言之,此书以新山美食串联友情、电影、文学等叙述,匠心独具。因此有论者提示,《舌挑新山》不仅是饮食书写,更系悦揽同侪探索地方之追述,值得参照。
许氏披露,新山美食常为大众忽略,似难与怡保、槟城、吉隆坡比肩。但他认为,新山因毗邻新加坡之故,吸引大批外地人士就业,故其书所论,既包括新山的砂拉越哥罗面及吉隆坡福建炒面,也涵盖其他族裔风味饮食,如吉兰丹蓝蝶花饭等等。因而言之,此书既未流于柔佛古庙港主制度义兴公司胡椒甘密五帮共和宽柔学村长堤两岸等等新山范式,亦未沦于凡饮食必言口味清淡凡饮食必言潮州文化影响凡饮食必言粿条仔如何如何等等意旨理趣,反倒揭示不同于前人作品之特色。
以故如此叙述如此书写,在展现这座移民城市景致同时,亦规避范文式的地志写作,可谓不落窠臼。
除此之外,许氏论著其实也隐伏城市变迁之掠影。诚如其序文所言,多数餐馆或因人事更动,或因厨师离职,或因无人传承而休业。故论者所能执者,不若追述其浮光而已。设使顾及柔新经济特区等发展规划,未来新山还能攀留多少美食,或从外地招揽多少美食,实未可知也。以此言之,《舌挑新山》不仅镂刻某段时期的城市风貌,也折射特定潮流之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s)。想若干年后,山河异然,后人多少还能凭借其叙述遥思岁月之馀烬。
综而言之,本文旨在说明《舌挑新山》内容及其书写特色。以上所述可以得知,此书既是许通元饮食之书写,亦属历程之痕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身兼“来自砂拉越”和“寓居于新山”的双重身份,或是他悠然于“观察者”及“参与者”身份之锁钥。以至于如此经验,巧妙地回避旅游简介似的宣传广告,以及居民乡愿般的弘扬观点,甚至以越界跨国之态势,冲破新山原有之界限,而呈现这座城市的多元面貌。概而论之,这本文集在建构新山书写同时,确也让读者理解不同于其他美食圣地的饮食品味,颇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