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学校及家长对于考试成绩的过度重视,教育部在2019年推出校本评估制度(PBS),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这项评估除了成绩考试以外,也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以及分组活动等因素纳入考量,促使师长们可更加了解学生的表现。
但让人感到纳闷的是,这项评估的TP分数到底是否有一个标准?而这个评估标准是以什么标杆来衡量。校本评估制度也引发了一些合理的担忧及争议,比如说不同老师的评分制度,严格的老师及较为宽容的老师在评估时是否有不同的拿捏,在对于一些特别内向或不喜欢被注视的学生来说,是否因为性格表现不得分而被拉低。
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在脸书教育群组申诉关于TP的评分,有家长提及自己的孩子英语考试得了全班最高的94分,但是成绩单上却只有TP4。原因是孩子在班上不够积极,没有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太参与分组讨论,所以只能给TP4,但有些孩子可能分数不及格,但勇于发表意见,也是TP4。
校本评估制度的初衷是在评估学生成绩时可以更全面地考虑他们的发展需求,然而,问题出现在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的评估上。如上述个案所列,比如说如果一些孩子因为内在性格的特质被过分强调,即使他们的学术成绩上取得标清,依然以成绩不及格者同等TP,将心比心,对于家长及学生来说应该都会感到不公平。对内向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在课堂表现上不如外向的同学出色,但这不应该成为将他们排除在TP高分之外的理由。
再者,我们看到一些学校的老师,动辄都是TP 5或TP 6起跳,但有些老师却非常严谨著准评分要求,怎样都不可能拿到TP6,那在衡量全马各校学生的TP评分表现时,因各自学校及老师对评分的看法及衡量各不同,比如说这个学校的TP评分跟其他学校,或班级不同老师的TP评分一定存在很大的给分差异,的确是难于看到一定的公平及透明的标准,如果进中学时是以TP评分作为考量,相信是较难取得一定的公正度。
无可讳言,校本评估制度的确是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看到孩子的能力,可以平衡多元评估与孩子的特质,也让家长了解除了孩子除了学术成绩以外,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及积极态度,以个人来说,我是非常赞同校本评估,因为除了看到考试分数,也可以知道孩子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态度等等。
但为了提高家长在TP评分制度上的信心,或者教育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校本评估制度的公平性,并给予更多关于评估标准的明确指导,以帮助全马的教师都有一个制度更公平地评估学生。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个政策就能打天下,每一个教育政策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可以有更好的教育前景,我们也希望这个备受父母关注及争议的校本评估制度可以更充分发挥其设定的初衷,可引导孩子可以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