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一时,有一回吃过晚饭后和隔壁宿舍的同学去散步。那次聊天,谈及世风,她说:“如果世上每个人都正常,那已经是很好了。”普通的句子,深刻的话。我已没了她的联系,但这句话打进我心里后就不曾离开过。
明年台湾总统选举的候选人之一柯文哲曾说:“我希望台湾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什么叫正常的国家?第一条,政府是可信的。第二条,法律是要遵守的。第三条,司法是公正的。第四条,公务员是服务老百姓的。第五条,监狱是关有罪的人的。”
这句话什么意思?他解释第一条“政府是可信的”时,一边说一边呵呵地笑,并问:(当今)政府讲话你信吗?听听就好了,参考一下就好,当真的话你会起肖(发疯)。”他举盖基隆轻轨一事为例,这里就不谈。
柯文哲的谈话构成五次的三段论,得出的结论都一样:台湾眼前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有关“台湾是不是一个国家,在本文并非重点,以下讨论遵循柯文哲的用词)。有关三段论例子如下:“所有正常的国家是有个可信的政府的国家,台湾不是有个可信的政府的国家,因此台湾的不是个正常的国家”、“所有正常的国家是有被遵守的法律的国家,台湾不是有被遵守的法律的国家,因此,台湾不是正常的国家。”,馀者类推。
以上三段论的大前提都是柯文哲对正常国家的理想勾画和标准,即“所有正常的国家都有可信的政府”、“所有正常的国家有被遵守的法律”等等。但大家都知道理想和现实之间有距离,世上有哪个政府是完全可信的?世上那些有法律但不被遵守的国家难道都销声匿迹了吗?每个人心里,每个政党的立场里,拿捏到的“可信”、“遵守”、“公正”、“服务”、“有罪”等程度都不一样。哪个把政敌关进牢里的政党会自认是错用了监狱?也就是说,柯文哲的三段论会引起争议的部分是在小前提。
谈到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马斯克在5月中受访时也说“我希望我们能有一个正常人当总统”,主持人插嘴说:“显然你对拜登不太满意。”,马斯克回应说:“难道我们不是要个正常人做总统吗?”
当情况很糟糕,我们自然希望凡事“正常”就好,柯文哲说的“正常国家”是这种情况。但社会一向追求杰出,而在追求杰出的过程中一旦出了乱子,我们会回转,反渴望起“正常”,马斯克说的“正常总统”是这种情况。请注意事情的发展和其中心态的调整,然后想想,发生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里的,情况是否也一样?
学校里很多孩子都属正常,但老师父母的心难安于此,因此有各种各样的鞭策心和举动,这一旦出现乱子,就制造出许多偏离正常的现象,而不幸的是这并不少见。比如:作文比赛拿奖的,凡事没看法,正常吗?敢上台演讲的,在台下不敢说话,正常吗?记住一堆生涩的国文单词的,不懂得向国文老师要求上厕所,正常吗?
学校教育让孩子偏离正常的情况多是马斯克型而不是柯文哲型的情况所造成的。学校都管理得不错,非因其烂而让孩子偏离正常,一般都是常年在追求更好的驱动力下使孩子偏离正常。比如,每个人谈高思维教育时心里都在想要孩子“更厉害地”思维,谁的动机是为了让孩子能“正常地”思维的?
正常的思维能力如果不受扭曲,其实已很好。在鼓吹创意思维的学校环境里待了几年后,结果却是主要考量你要我怎么写我就怎么答,你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进行,孩子如此的僵化表现,原先说好的自主、创意的教育目标去了哪里?
一名孩子如果从桌上留下的一个刻痕看出一只蜻蜓,有这样活的思维,有这样的思维连接能力,难道不够好吗?这样的思维能力其实很多孩子都会有,在日常生活中不受压力、监督的情况下都会自然地表现出来,但在做很多所谓高思维习题的课室里却表现不出其活、其连接能力,那不是偏离正常了吗?
孩子不会或不熟悉某个思维技能而想让他们学或更能掌握并没有错,但以“追求厉害”的心态驱动孩子去学,很容易走偏。心态是教育的关键,心态不对,方法也会走调,效果也就不对劲。其实只要单纯地因为孩子不会或不熟悉而让他们去学就好了,这就是需有的心态。成人的这种心态在孩子学叫“爸爸、妈妈”、学步行、学刷牙的阶段都会有,但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后,一旦开始担心孩子赶不上别人家的孩子、幼儿园的课程赶不上小一的课程,就不复存在。
2014年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一场座谈会的讲话中引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句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需说一句:“孩子正常则国家正常”。